□ 司 倩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减贫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亚洲全部国家减贫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相关领域国际合作提出了建议。《报告》指出,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亚洲国家目前的极端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总体消除了绝对贫困,且趋势向好。
在亚洲国家减贫面临的挑战方面,《报告》重点梳理出了包括与经济增长和减贫直接相关的就业、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食物短缺以及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提供三个方面。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认为,我国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减贫经验也是此次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
《报告》显示,自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56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万人,减少了约1.5亿,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7.2% 下降至1.7%。
总结我国减贫成就与经验,有两个重要时期,即发展减贫与精准减贫时期。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是靠经济增长促进减贫,后期单纯靠经济增长来实现减贫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应运而生的是“精准减贫”。精准扶贫是在发展减贫过程中的政策累加而不是替代,原有的发展扶贫措施同时继续发挥作用,这样在2012年以后的扶贫实践突出了一个政策累加的效应,发挥了卓越成效。
在发展减贫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农业驱动、工业化驱动以及国家主导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农村开发式扶贫实践,在精准减贫制度创新方面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扶贫领导机制和资源筹措机制创新;第二,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第三,确保扶贫效果的精准施策;第四,扶贫方式的创新;第五,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的第三方独立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