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看台

培植青年智库人才

□ 兰 婷

青年智库人才是高校智库建设与研究的生力军。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青年智库人才在网络工具运用、网络舆情研判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学术积累和社会历练,青年智库人才又面临着不少短板。因此,如何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引导,从而更好激发他们的活力与潜能,是高校智库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强高校青年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坚守导向性、促进协同性、发挥建设性上下足功夫,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撑。

导向性是对高校青年智库人才的根本要求。青年智库人才必须把准政治方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协同性是高校青年智库人才的组织特征。对高校智库而言,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切实开展高校智库之间,以及高校智库与党政智库、社会智库等不同类型智库之间的协同研究。青年智库人才在观念上要意识到自身所扮演的“协同者”角色,与不同类型智库之间开展经常性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重点加强在具有导向性的关键领域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提出协同性系统性方案,避免不同智库对同类问题提出趋同化、重复性的对策建议,造成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建设性是高校青年智库人才的立足之本。高校学术优势明显,青年智库人才可以针对热点问题,积极释疑解惑,发挥面向社会大众的舆论引导功能;高校社会联系广泛,青年智库人才可以紧密跟踪社会需求,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在一体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情况让人应接不暇。高校青年智库人才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具有突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更易于把握住这个发展大势中的前沿性问题并将其向前推进。“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把握了“势”,就抓住了根本。高校青年智库人才应该着眼大事,把握大势,顺势而为,提出符合时代大势的对策建议。

《经济日报》发表的评论指出,改革发展决定中国未来方向,青年人才培养对改革发展具有战略作用。高校青年智库人才与青年学生距离感弱,交流障碍小,因而更具有很强的培育价值。

在青年学生“成长的烦恼”期,高校青年智库人才应该主动融入青年学子中,承担起成长引路人的角色,以自身的成长经历、研究成就和人格魅力感染青年学生,在当前青年发展重要领域如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符合青年特质的对策建议,为青年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2019-10-1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502.htm 1 培植青年智库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