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提拔先过“廉考”关 纪律教育常态化

四川绵阳市着眼于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 本报记者 雷茂盛

□ 董劲松

在两年时间里,举行警示教育活动2648场次,近30万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接受警示教育;先后打造9个廉洁文化基地,10部家规家风家国情怀系列专题片被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收录进《中国家规》专题教育系列片,并进行出版发行;对个别人因私利而恶意诬陷干部的行为澄清不实举报,向陷害诬告者亮剑,为勤奋工作者撑腰……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纪委监委着眼于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关口前移紧盯“关键少数”,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2019年6月6日,端午佳节即将来临,蜀中大地荷风送香,阳光普照。早晨9:00,在四川省绵阳市委党校厚德楼221微机室里,120余名考生端坐在计算机前,全神贯注地答着题,唯有“哒哒哒……”的键盘声打破了考场的寂静。这是绵阳市组织开展的拟提拔党员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的一幕。

自2017年绵阳市委印发《绵阳市党员领导干部任前党纪党规廉政考试规定(试行)》以来,提拔重用先过“廉考”关,成为绵阳市党员干部职务晋升之路上的一道“硬杠杠”。截至目前,绵阳市、县两级共组织考试26场4632人次,有26人因未参加廉政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及格影响提拔任用。绵阳市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科科长蔡暄就是其中一员。当时,蔡暄任职正科近10年时间,去年8月拟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眼看同一批拟提拔人选名单都准备上市委常委会研究了,自己却因为未通过“廉考”,提拔被踩了“刹车”。“触动很大。”蔡暄表示,“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廉考’,扎扎实实地对党章党纪党规知识进行了系统复习。”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越大,面临的诱惑就越多,所处的位置就越重要,遭遇被腐蚀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党纪党规意识不强,很容易触底线、踩红线。”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马骏说,推行任前廉政考试的初衷,就是给即将升迁重用的领导干部打一针“清醒剂”、加一道“安全阀”。

3年时间里,绵阳市已经把“廉考”作为普及党章党纪党规知识、教育和保护干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2018年3月,绵阳市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学习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一次压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聚焦主题、周密部署,把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如果说“廉考”是一种倒逼机制,那么《通知》的出台则是把纪律教育“抓常、抓细、抓长”的重要保障。2018年以来,该市各级党组织集体学习1.4万余次,开展廉政专题党课4800余次,举行警示教育活动2648场次,近30万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接受警示教育。

酿古为新,重视家风家教,弘扬优秀廉洁文化

今年1月,绵阳市历时1年半拍摄制作的10部家规家风家国情怀系列专题片,被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全部收录进《中国家规》专题教育系列片,并进行了出版发行。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文化共识。如何酿古为新,彰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绵阳探索出“新路”:围绕本土传统文化资源,钩沉历史,广泛搜集有关廉政建设的举措、成绩等史料上百册,邀请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参与点评,拍摄制作《一生家国梦 拳拳赤子心——两弹精神》等10部专题片,创作了原创话剧《国魂》,全方位、多角度诠释了家规家风家国情怀的要义真谛。专题片得到了中央纪委、四川省纪委的肯定,迅速在全市掀起了观看热潮;《国魂》走进中央党校演出,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好评。

“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积淀,会给今人以深刻启迪。”马骏认为,“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古代清官廉吏的行为准则,还是老一辈科学家的拳拳赤子心,都是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自觉的行为标尺和精神食粮。”

良好的家风家教是防腐的有效屏障。近年来,绵阳市以“家风”为切入口,积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着力把家风家教建设落细、落实。游仙区魏城镇召开“道德评议讲堂”大会,公开评选“道德六星”;三台县三元镇中心小学开展“书写家风”活动;北川羌族自治县芽地村成立7个道德法纪讲堂,邀请本土乡贤轮流开讲……通过晒、比、评,把优良家风家德散播开来,渗透到基层“末梢”。

与此同时,绵阳市深入挖掘“中国两弹城”蕴含的廉洁文化因子,精心打造廉洁教育主题馆,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性修养、廉洁文化于一体,成为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及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廉洁教育、增强家国情怀的“播种机”。去年底,“中国两弹城”被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廉洁文化基地。据统计,“两弹城”廉洁文化基地开馆以来,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学子、退休职工及社会群众共计7.6万余人次。

容错纠错激励干部主动作为,不让干部流汗又流泪

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既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切实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内在要求。绵阳市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同时,出台容错纠错相关制度,激励干部主动作为,为担当者担当。

去年10月,绵阳市盐亭县纪委监委发出一份“澄清通知”,澄清了盐亭县黑坪镇党委书记赵伟科“克扣”11个村(居)委会工作经费共计11万元的情况。经调查,这11万元是根据县财政局文件要求留下的村(居)委会年度工作考核经费,并在用于激励基层工作、表彰先进后将剩余资金拨付给各村(居)委会。

对遭受不当指责的干部进行公开澄清,消除其心理负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才会不断涌现。去年10月,绵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绵阳市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与绵阳市2016年出台的《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相配套,更好地推动该市容错纠错工作开展。

建立容错机制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搞“法外施恩”。该《办法》明确了10种可容错的具体情形和7种不可容错的情形,规定了容错纠错的程序。同时要求执纪部门在启动问责时,发现有可能符合容错纠错条件、但单位或个人没有主动申请的,应提醒其及时提交申请,避免错过时机,让容错纠错更具可执行性,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2019-09-26 雷茂盛 董劲松 四川绵阳市着眼于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8971.htm 1 提拔先过“廉考”关 纪律教育常态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