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毅
供销合作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湖南省衡东县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供销改革服务“三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供销合作社改革纳入全县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事议程,牢固树立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村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充分发挥供销社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探索创新供销改革新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截至今年8月,衡东县基层供销服务网络已全面覆盖全县13个乡镇和124个行政村,领办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70余家,开设142个“供销通”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民群众高兴地说,供销社又回到了农民身边。
找准需求点
架设为农服务“连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销合作社不管怎么改,为农服务的方向不能动摇,各项改革都要本着为农服务,始终做到为农、务农、姓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基层供销改革指明了方向。农民需求什么,供销改革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真心实意为服务“三农”架起“连心桥”。
构建基层组织服务平台,将服务触角伸到农户“家门口”。以生产服务、供销服务、金融服务“三位一体”为目标,以党建、村建、社建“三建合一”为抓手,实行农资经营连锁直销、配送到户,农产品购销采取订单种植、保底收购,让农民的生产、生活足不出户。目前,全县已建成9个镇级供销惠农服务中心、68个村级供销惠农服务站。
做实农业生产服务平台,让百姓农业生产“不用愁”。2017年以来,衡东县紧紧依托县新三湘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以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截至目前,农事服务面积达10万余亩;预计到明年底,全县50%以上农作物面积将纳入农事服务范围。
搭建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助力农产品阔步“走出去”。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运营服务平台,设立“供销通”手机APP和“衡东供销”微信公众号,全面对接农产品市场、连锁超市、社区农贸市场,将线下交易逐步嫁接到平台交易,畅通“日用品下村、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去年,全县实现农产品电商收入近5亿元。
聚焦关键点
打通供销改革“肠梗阻”
基层供销社要创新推进改革,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必须聚焦关键点,打通“肠梗阻”。
强化政策保障。衡东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创建基层供销合作社标杆社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在推进基层社改造升级、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破解资金瓶颈。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充实综合改革发展基金,并将原已归集到国资中心的13间门面价值2000万元的社有资产重新交付供销社打理。与此同时,整合现有涉农资金1200万元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
凝聚改革合力。县涉农和财税金融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头落实好改革配套政策,对供销合作社重点项目立项、用地、报批等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了改革环境,营造了改革合力。
把握结合点
拓展供销服务“新领域”
在推进供销改革实践中,要有效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独特作用,必须把握与“三农”利益紧密相连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工作的结合点,通过以点带面、引领示范,在服务“三农”中拓展“新领域”。
围绕脱贫攻坚,打造示范基地,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惠农服务公司为主体,供销社以资本入股撬动社会资本5000万元共同参股建设,共流转土地1.5万亩,建成了黄贡椒育苗种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水稻种植农事服务、特色水果种植、绿化苗木种植等5个种养示范基地,打造了一个400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
围绕产业融合,构建产销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及油茶、黄贡椒等行业协会,组织县内外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90多个,实行保底价收购,降低市场风险,使产供销无缝对接。在省内外设立12个供销农产品展厅,组织40余家电商和加工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活动,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结合乡村振兴,试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立了衡东供销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率先在洣水镇打造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示范点,积极探索“一村一站一员”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打造村级示范片6个。
(作者系湖南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