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琴
近日,广东顺德召开高质量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方案中期成果汇报会,介绍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推进情况和下一阶段计划。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顺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除了“头号工程”开局大捷,教育、科创、社会治理等方面也捷报频传,顺德全区上下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全力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
规划先行
科学设计精准指引村改
头号工程,规划先行。据介绍,今年以来,顺德区村改办统筹各镇街、部门,引入第三方规划编制单位开展《顺德区高质量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摸底全区村级工业园现状,并结合《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对全区村改工作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
据悉,此次规划主要从产业空间的集聚、减量区域的研判、创新空间的催化、实施路径的制定四方面出发开展规划编制,重点将完成产业集聚区划定和指引、减量方案和配套政策建议、行动计划指定等。总体规划提出,2022年顺德区工业用地规模宜控制在11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达到9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中期成果方案,形成20个产业集聚区与30个主题园区划定方案,以及有关减量实施的政策建议。
调研数据显示,顺德全区工业用地136.26平方公里,其中村级工业园内工业用地有77.87平方公里,村级工业园外工业用地58.39平方公里。382个村级工业园所有权权利性质为集体用地的规模为41.41平方公里,比例占到44.62%。
“面向实施的减量空间规划,主要面临着用地减量、空间集聚和结构优化三大难题。”相关负责人直言,重点难在减量规划下多方利益协调困难。顺德全区齐心同力,步伐一致。截至8月31日,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整理12,907亩,远超过去十年总和;复垦复绿1350亩,新建厂房538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落后风险企业3702家;探索出政府挂账收储、直接征收开发、生态复垦复绿、企业长租自管、政府统租统管、企业自主改造等6种改造模式。
顺德区村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全面征集各镇街、部门意见,进一步深化完善规划成果,一张蓝图干到底,指引全区村改工作,形成绿色可持续布局,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
教育改革项目遍地开花
9月2日,顺德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听取顺德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性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继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据悉,今年6月10日,顺德召开全区千人教育大会,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像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一样强力推进。会后,顺德区教育局马上制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及配合单位。针对基础教育学位不足、教师待遇等社会反映强烈、顺德教育短板问题,给出了综合治理“药方”,目前改革成效初显。
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级领导换届工作。从2019年3月起启动义务教育学校行政干部换届聘任工作,目前已完成校级领导换届聘任工作。本次换届通过建立退出、交流、公选机制等措施,全面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校级领导队伍。通过本次换届,校长有32人退出现职;副校长有56人退出现职。换届后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2.7岁,副校长平均年龄下降4.3岁;校长交流轮岗任职率达到19%。并且此番改革,顺德首次面向全区范围选聘副校长共179个职位,打破镇街的壁垒,本次选聘的副校长179人,最小年龄为30岁,其中高级职称80人,占比44.7%。
全面推进区属公办学校校舍安全鉴定工作。顺德区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于2019年启动31所区属公办学校501栋、共143万平方米校舍安全鉴定工作。至2019年8月底,已全部完成。总体校舍安全指数高,完全可保障学校办学、师生学习和生活安全,个别需加固的项目已立即启动加固提升。
为解决学位供给不足问题,顺德掀起了学校建设高潮,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近3年累计完成学校建设工程21项,其中新建学校7所,总投资近17亿元,新增学位2万多个。2019学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31所,在园幼儿9.7万人,全区中小学校共229所,在校学生32万人,公办在职教师1.8万人。9月全区有4所新建学校、6所扩建项目投入使用,2019年下半年还将启动18项中小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建设工作,增加学位数3.8万个。未来3年,顺德全区计划新建中小学校14所,计划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超过40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近5万个。
创新驱动
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创新驱动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顺德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三核两高”引领战略,“三核”即瞄准先进制造布局六大核心领域,瞄准科技前沿攻关核心技术,瞄准全产业链生产核心部件;“两高”指对标一流制造争创高质产品,适应消费升级打造高端品牌。
近日,顺德派考察团取经深圳。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百强区首位,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县区前列,拥有家电、机械装备两大产值超两千亿元产业集群,但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顺德庞大的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需要5G技术的支撑,用智能化、物联网武装传统制造业。顺德布局5G是顺德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
据顺德区科技局统计,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近年来顺德高企数量迅猛发展,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71家,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2018年,顺德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12%,预计今年可达3.2%,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19家,增长56.5%,以每天新增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速度快速增长。此外,20多家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机构,美的成为唯一在美国硅谷设立AI研发中心的中国家电企业,10多家骨干企业正紧锣密鼓筹建全球创新中心,创新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目前,全区拥有设计企业超过330家,近万例创新设计的成果转化率近85%。
在新兴产业布局上,顺德计划利用改造腾出的智造生态圈,规划打造超2万亩的机器人谷,全球五大机器人巨头全部进驻,届时将会形成超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产业升级,人才是关键。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智能制造必须有人才支撑。
近年来,顺德不断加大以引进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力度。2018年以来新引进博士600多人,硕士5000多人。同时,顺德率先成立国内首家县区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构,2018年顺德专利申请量3.9万件,超过国内10多个省份的总量。
政府和协会还将不断加大对高企的培育和服务,包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立独立研究院,成立“高企服务联盟”等,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青基工程
引领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8月的顺德乐从镇尤其热闹,“美丽腾溪、河涌整治大赛”、为环卫工人送上DIY彩绘草帽、协助村民申请i志愿、参与志愿者学堂等一系列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青基工程”的精彩缩影。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顺德就启动了以“一校、一站、一队伍”和围绕1个核心开展的8大类社群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青基工程”三年行动,其中在镇、村建立团校加强青年思想引领,首批设立的乐从团校还建立了青马、青义和青商三个团系学院,并成立了水藤村团校,成为向村居青年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区委重点工作的良好平台。
而在村居,则创新打造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志愿服务站作为村居青年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的主阵地,各村居团组织凝聚青年围绕村居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核心工作开展社群服务,引导青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村居志愿服务队116支,紧紧围绕镇街党政关心和村居面临的1个重点难点问题,灵活开展慰问孤老、青年帮扶、开展活动、促进就业、政策宣传、心理咨询、入户家访、民情反馈等活动,为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生力军队伍。
志愿服务不仅创新了形式,还带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骨干。在杏坛镇光辉村,“青基工程”专门设立了青年议事厅,成立一年多时间便吸纳了10多名村内年轻人,重点就村民普遍关心关注的事项进行收集与汇总、商讨与研究,并先后推动解决了村内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以及车辆乱停放等多个问题。
下阶段,顺德将继续推进“青基工程”,计划通过3年时间实现村居全覆盖,在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的同时,凝聚青少年主动关心村居事务,发动更多青年力量投身社会治理,创新性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
(本文配图由顺德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