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流浪汉补交医疗款”是一堂诚信课

□ 何 玲

6年前,“流浪汉”胡志忠(化名)突发疾病,被送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医药费共7524.81元。可他当时身无分文,此后也一直无力偿还。7月23日,在胡志忠去世一年后,他的亲属攒够了这笔钱到医院还款,完成了胡志忠的遗愿…… 7月28日,《南方日报》刊发一篇名为《7524.81元,一名“流浪汉”迟到6年的医药费》的报道,文中提及的“流浪汉补交医疗款”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对这名“流浪汉”的诚信表示肯定和钦佩。

原来,胡志忠在去世前立下一份遗嘱,遗嘱里这样写道:“找张槎医院(即今禅城高新区医院)杨杏芝护士长补交住院费7524.81元。他们都对我很好。杨护士长还在我出院的时候,告诉我出院后要保重身体。”近日,为完成弟弟的遗嘱,胡志忠的姐姐胡志珊(化名)和另一位亲属近日来到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找到了护士长杨杏芝,亲自还了弟弟欠下的医药费。

对于救治流浪汉可能是许多医院的常见工作,而对于流浪汉欠下的医疗费可能医院都无从计较和计算过。事情过去多年,像胡志忠这样的流浪患者,欠下医院的费用是很常见的现象,也许救治的医院也早已忘记此事。但胡志忠临终前归还医药费的承诺却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位“诚信流浪汉”。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方芗认为,医院没有因为流浪者的身份而放弃救治或怠慢患者,体现着仁心仁术。而患者获救后一直惦记着还钱,更是“季布一诺”。

“中国人一直讲究一诺千金,这是现今社会上很值得弘扬的精神和案例。”她表示,近年来,类似案例屡屡见诸媒体,反映出社会上不少人已进入以“道德理性”为引导的社会诚信体系。

《环球网》发表评论认为,这件事是一堂生动的诚信课,从中可让人领会到一位流浪汉的诚信之美。除此之外,还要看到,上演这段诚信故事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从中还可以发现医院对于这位流浪汉的关爱——医院没有因为他穷而在医疗方面有所保留,该用的钱都毫无保留地用,手术做得一丝不苟。更应该看到,流浪汉补交医疗款的背后,还有一个诚信的家庭。胡志忠的姐姐偶然发现了他生前的遗嘱,才将这个诚信故事延续下去。要知道,即使胡志忠的家人将这个遗嘱隐瞒下去,也根本无人能够知晓。但这个家庭没有这么做,说明他们也具有诚信的优良品质,胡志忠的诚信,有其坚实的家庭基础。

《每日商报》同样对胡志忠还钱的承诺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称,7000多块钱,对一般人来说,不是大数目,可是对胡志忠来说,可是不小一笔款项,然而他却念念不忘归还这笔医药费,即便在去世前,还郑重立下遗嘱,请亲属代为归还这笔费用。在这个普通人的身上,我们同样看到可贵的品质,他虽为一流浪汉,但是他的人格和品质实在让人钦佩。

但毋庸讳言,胡志忠这样的诚信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当前,社会上的失信行为仍然存在,比如老赖东躲西藏不还钱、无良商家制假造假欺骗消费者……不诚信现象不仅损害他人利益,同时也会坑害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影响了社会风气。

诚信如何不“流浪”?佛山新闻网发表文章称,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根本,这需要每个人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到行动之中,决不能只停留于喊口号。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既需要个人道德意识的提升,也离不开制度法规的约束,那些失信行为和失信人,理应受到惩戒,承担起相应后果。

2019-08-0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781.htm 1 “流浪汉补交医疗款”是一堂诚信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