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武艳杰
去年,福建通过出台一系列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口岸通关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大幅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今年1月~5月,福建累计进出口总额5170.5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70家,实际使用外资128.9亿元,同比增长2.4%。
近日,福建省商务厅与省海关、港务部门又推出3项创新举措,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建设丝路智慧口岸
持续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口岸信息的互联互通
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黄娜恩介绍说,今年福建省商务厅与福建省电子集团签署了共建丝路智慧口岸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启动丝路智慧口岸建设。
丝路智慧口岸主要内容包括:推进单一窗口数据中心与海关总署的国际通关和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加入国际海关互联互通网络,汇聚外贸通关数据;在联通中国台湾关贸网和新加坡单一窗口之后,进一步与亚太电子口岸示范网、东盟信息港、南向陆海新通道等第三方平台对接;拓展单一窗口服务功能,进一步为企业提供“贸易撮合”“无船承运”“多式联运”等一系列外贸综合服务,实现贸易数字化。
通过建设丝路智慧口岸,福建将在国际交流合作层面,持续推进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口岸信息的互联互通,带动在市场、规制、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在海峡两岸交流层面,致力于成为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共享的主通道,实现两岸应通尽通,融合发展;在口岸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国际贸易全链条服务,培育口岸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带动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口岸经济”的新引擎。
空箱智能化监管快放
进境空箱提离时间可由原先的36小时压缩至0.5小时
针对进境空箱“手续繁、通关慢、费用高”这一全国口岸普遍存在的通关难题,福州海关在全国率先推出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快放模式,对空箱监管实施流程再造、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和快速放行,统一海关风险布控和现场执法,有效实现把关和快放,实现进境空箱通关全流程无纸化、监管智能化、放行自动化、时长最小化。
福州海关副巡视员李今中说,该模式将申报环节由分头多次申报变为一次申报,将海关内部各类别风险筛查和布控变为一次风险布控,并在空箱抵港前完成海关布控,对未被布控的空箱,抵港后即可提离港区。
据测算,该措施实施后,关区9成以上进境空箱抵港即可提离,提离时间可由原先的36小时压缩至0.5小时,全年可节约通关时间2524万小时。同时,减少港区内空箱吊装及拖车往返次数,节约企业成本,大大提升空箱调运效能和港区堆场利用率。这一措施将有力推动福建口岸成为空箱的沿海集散地,促进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和港口经济发展,为全国空箱通关模式改革提供“福建样本”。
试行提货单无纸化
集装箱进口货物综合物流效率将提升5%以上
福建在福州、厦门海港口岸试行提货单无纸化模式,进口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实行电子化流转,将原纸质提货单变为各方认可的电子数据进行流转,以电子数据进行业务办理和物权交接,各单位、企业事权、物权关系不变。
黄娜恩说,推广提货单无纸化模式,标志着福建主要海港口岸集装箱港口物流环节将全面进入电子化、无纸化时代。
据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介绍,厦门港务2018年启动提货单电子化项目,2018年11月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正式试点运行。截至今年5月31日,共完成全流程无纸化操作2218票15,495个自然箱,提货单电子化项目已具备全港推广条件。推广后厦门港集装箱港口物流环节将全面进入电子化、无纸化时代,厦门港集装箱进口货物综合物流效率将提升5%以上。
据测算,厦门港通过该项措施每年可为物流企业节约直接成本约5300万元,减少碳排放75吨,为客户节约操作用时16.5万小时。此外,由于进口货物综合物流效率提升,贸易企业还可间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