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看台

意识觉醒促进社科机构强化智库建设

只有在具有清晰自觉的智库意识、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智库职责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定价值定位、专业定位,进而解决发展目标、预期和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

□ 黄晋鸿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各省市区先后出台贯彻落实《意见》的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地方社科机构迎来了智库意识的觉醒及智库建设的“政策红利期”。

意识觉醒奠定智库建设基础

智库意识是地方科研机构建设新型智库的起点,在地方社科机构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地方社科机构只有在具有清晰自觉的智库意识、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智库职责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定价值定位、专业定位,进而解决发展目标、预期和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

所谓“地方社科机构智库意识”,是将“自我意识”延伸到社会学领域,描述地方社科机构对自身作为智库身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既包括地方社科机构对自身智库属性的概念性描述,也包括地方社科机构为适应新的身份所做出的改变,包括内部结构的重组、人员岗位的配置、思想产品的生产、评价标准的改变以及外部社会关系的变革等。

20世纪70年代末,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大批地方社科机构纷纷诞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设在部分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纷纷独立为各地省级社科院,一些省委、省政府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也改组为当地省级社科院。这一时期,地方社科院在恢复我国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基本建立,学科逐渐健全。与之相比,地方性的社科研究仍然相对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地方社科院也适时转向对当地的研究,涌现出一批具有标识性的地域研究成果,由此奠定了在区域内的特殊地位。

进入21世纪,以高校改革为标志的哲学社会科学改革风生水起,科研资源大量向高校集中。与此同时,地方党委政府的研究机构相继确立,在决策层逐渐占有第一建议权。而地方社科院由于找不到自我认同、缺乏明确定位,人才开始流失,发展陷入停滞和迷茫。

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目标

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央文件为地方社科院明确定位、向智库转型提供了指引与遵循。长期以来,各省区市地方社科院是当地决策咨询体系的主体,地方社科院智库意识的觉醒,也是其作为当地决策咨询体系“主力军”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据《光明日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并对地方社科院提出明确要求:“地方社科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对此,考察评估地方社科院是否具备较强的智库意识,基于智库意识在理念、结构、运行方面作出哪些变革以及这些变革是否契合了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的目标及预期,很有必要。

完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社科院智库意识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产品结构、精品成果结构、评价标准结构、传播结构等变化,推导出其智库功能的增强与减弱,从而反映智库意识的强弱。

在智库人才配置方面,上海社科院以总人数760人、专业技术人员630人,四川社科院以总人数459名、科研人员312名的较大优势居地方社科院人才数量前列。在科研辅助人员指标上,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以41.77%,重庆社会科学院以41.32%的比例位居前列,这两家社科院分别与本省社科联和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其余地方社科院科辅人员比例多在20%~35%之间。

评价导向是将具有明显智库产品属性的应用对策类成果作为重要考量依据的意识。85%的地方社科院对领导批示、部门采纳等应用对策类成果赋分。重庆、甘肃、广东、贵州、河北、湖北、黑龙江、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青海、山东、四川、天津、云南等16家社科院在职称评定中改革力度较大,各类考核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等重视,具有高度的智库评价导向意识;安徽、福建、湖南、四川、浙江等社科院在职称评定、科研考核和人事考核时对应用对策类成果赋值,但智库成果分值仍不同程度地低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其他地方社科院在智库成果的认定上仍存在一定的标准壁垒。由此可见,地方社科院的智库评价导向意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库传播意识方兴未艾

智库传播意识涵盖智库渠道建设意识、国际化意识和媒体影响力意识等维度。

在渠道建设意识方面,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社科院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专门研究机构方面排名靠前,其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建立了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曲靖市文化研究所等18个特色机构;福建、湖北、贵州等地方社科院在报送渠道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福建社会科学院建立了8个省级直报成果渠道,更有4个中央直报成果渠道。

在国际化意识方面,黑龙江、山东、云南、广东、四川、天津、河北、江西、西藏、新疆等社科院位列前十。与国(境)外智库合作的项目方面,地方社科院均存在实际合作不足的问题,“二轨外交”作用尚未很好发挥。

在媒体影响力意识方面,各地方社科院均设有专门的媒体对接部门,说明地方社科院普遍高度重视与媒体的关系。从地方社科院在中央重要报刊刊发文章数量来看,湖南、山东、重庆、北京、安徽等地方社科院表现突出。

2019-05-29 黄晋鸿 只有在具有清晰自觉的智库意识、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智库职责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确定价值定位、专业定位,进而解决发展目标、预期和路径选择等诸多问题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3640.htm 1 意识觉醒促进社科机构强化智库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