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锦
目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增大。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打破了企业出口的平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出口企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国有及民营企业也受到拖累。同时,客观的体制环境造成国企民企地位不平衡,使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围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中央提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务实具体、深入全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像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要摒弃“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论争,重新确立“国”“民”共进新理念,努力实现“国”“民”共进新平衡。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特征,企业发展趋势的进退涨落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下一步,民间与社会资本的大跨步前进,“国民共进”,抱团出海,也是必然趋势。
为破除企业发展障碍,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一个政府的行政效率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也决定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中,审批时间长短、明的和暗的审批事项多少、每个审批事项附件材料多少和办理材料的繁易程度等,都衡量着营商环境的优劣。
二是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错位发展、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建议国有企业应有更高的政治站位,逐步退出市场竞争性行业,避免出现通过行政垄断挤占民营企业资源、形成寡头经济的情况。此外,在开展对外经济活动时以国企为核心,联合民营企业组成航空母舰编队“抱团出海”,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发展。
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放开手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的重大判断,不断树立企业形象,提升遵纪守法和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经济参考报》发表的评论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经营环境,是眼下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