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伟
根据江苏省徐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徐州市工信局坚持以开展政企同行专项行动、企业服务月、“三走进三服务”“五查五整治”活动为抓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瓶颈,回应企业关切,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以活动为抓手抓好落实
扎实开展政企同行专项行动。徐州市工信局提出“11595”工作思路,开展政企对话、意见征询、诉求解决、银企对接、政策宣讲等五个专题活动,推进组织座谈交流、深入走访企业等九项重点工作。
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牵头组织开展以“走访调研、项目推进、技术创新、环保达标、企业培育、金融支持、助企减负、宣传对接”为内容的服务活动。各地各部门共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2691个,已解决问题2276个,正在协调解决的融资难融资贵、企业招工及用工成本增加、企业人才住房支持等问题321个,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关税过高、税收优惠减免等问题94个。“企业服务月”活动入围徐州营商环境建设优秀事例。
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组织局机关4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走进项目、服务达产达效,走进企业、服务做大做强,走进园区、服务产业升级)。共梳理问题265个,已经解决问题182个、正在协调解决的问题83个,重点问题会同市营商下发交办单33张。该活动获得三星级服务品牌称号。
认真开展“五查五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基层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查找工信局在政务服务、创新创业、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应“五查五整治”具体内容,确保把影响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准找实,逐一列出问题清单,制定精准整改方案并严格按照整改时限整改到位。
2019年是徐州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信局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解决问题,注重实效,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活动。
全面推动政策落地,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进一步抓好《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落地,真正让政策惠及企业。一是提高政策贯彻力。督促各县(市)区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意见》的操作性、执行力。二是提高政策知晓率。组织政策宣讲团,通过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全面解读《意见》出台的背景目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申报程序等,并深入县区、企业进行宣讲,确保企业广泛知晓。三是提高政策落实度。加大对工业经济考核权重,设立刚性指标,实行季度督查通报、年终考评汇总,促进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努力,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开展专题服务活动,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坚持一手抓规定动作,一手抓自选动作,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出特色、有成效。一是扎实开展政企同行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政企对话月”活动,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点对点将政策送到企业。深入走访企业,摸清企业发展思路、生产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全力打通企业服务和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开展以“走访调研、项目推进、技术创新、环保达标、企业培育、金融支持、助企减负、宣传对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服务月”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瓶颈,回应企业关切,集中解决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建立为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为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在经信系统具体化,我们进一步组织机关干部对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5家信息软件园区、100个项目、100家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切实开展贴身服务、上门服务,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四是继续深入开展“五查五整治”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着眼解决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平台的作用,更加准确、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力争取得更好成效。
以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
坚持分类培育企业,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千家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抓手,作为检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一是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根据徐州市大企业发展现状,引导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初步筛选百亿元以上企业培育库10家、20亿元~50亿元企业库100家,上市后备入库企业60家。二是推进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指导各地建立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库,初步摸排年初开工220项、年末竣工180项。三是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建立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库,初步摸排年内开工项目、续建项目达310项。四是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瞄准主业清晰、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初步摸排入库培育企业350家。五是培育高成长型企业。通过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初步筛选培育高成长型企业216家。六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重点支持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筛选入库企业260家。通过各项政策集成、领导包挂、分类指导、集中培训、完善机制、市领导召开调度会等方式,推进企业提质增量,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加强功能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充分发挥功能性平台建设对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支撑作用,突出抓好各类平台载体建设工作。一是建立企业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政务大厅挂牌服务,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作的受理民营企业投诉、举报和维权服务体系。实现对企“一个平台集成服务”,企业到服务中心解决所有问题。二是建立两化融合平台。把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成中国工业互联网第一品牌,在赛摩协同制造平台的基础上,再引进2家行业级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形成2+2的发展格局。三是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完善、推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与国投、国盛等投融资平台公司对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合作出资,对高成长性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四是开发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平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公路、铁路、水运之间的信息融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五是建设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平台。完成系统平台整体框架建设工作,稳步做好数据归集、试评价、差别化政策的谋划试行,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