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强
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徐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点定位、实处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务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聚焦堵点、破壁清障,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创新实施“五零”快捷服务、“六合”集成审批,融合推进“容缺预审”“一窗收费”等系列举措,实现从“3550”到“2330”的跨越腾飞。先行试点“证照分离”,颁发全市第一张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率先推行全域通办,首批20项审批事项可在辖区内任意一家服务中心办理。全面提升代办服务,全年代办事项2400余件,重大项目审批时间提速1/3,重点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创新形式、精准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半导体封测、徐台两岸等“金龙湖”系列峰会,推动鑫晶半导体大硅片等一大批百亿级龙头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徐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封关运营的“徐州速度”。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创新推出“环保贷”“科技金融及投贷联动”等金融产品,为辖区24家企业争取28.3亿元授信额度。搭建“金龙湖绿网”大气污染监测治理平台,强化环保的差别化管控,为高质量发展刷新最美底色。
强化考核、督查问责,推进作风持续转变。开展“营商环境督查检查”和“双千”评议活动,排查问题61个,收集意见建议152条,建立或完善制度7条。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收费”“围标串标”等违规违法行为,调查近10家围标串标公司,移送司法机关3人,取保6人,刑拘2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破获涉黑九类案件15起。调查营商环境群众举报案件4起,对3名涉事工作人员通报批评,1名领导干部诫勉谈话。
虽然经开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高企培育力度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污染防治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等问题。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提升年的部署要求,以“五个园区”建设为统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勇争一流,全力打造有高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招商营商环境。
完成“四提”是关键
对于2019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我们将努力完成“四提”:
提振产业转型发展能级,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全链条培育环境。坚持以产业布局为方向、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政策引导为驱动,坚决挺起中心城市的产业脊梁。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匠心谋划园区建设的“一核两翼三片区”,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2030”工程,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打造高标准的“产业公地”。建强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大力实施“1020”工程,建优国家级双创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全方位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潜能。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四上”企业培育、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惠企措施,打造政策优厚的营商高地。
提升园区投资吸引力,全力打造要素集聚的企业发展环境。聚集高端要素、汇聚发展动能,全力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功能配套。全力推进“一港一路三纵三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1050”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学校、医院、写字楼、商务酒店等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优化金融服务。以“融汇金龙湖”等平台为载体,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和天使投资、VC、PE等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快推进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地,全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集聚高端人才。以“金龙湖聚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人才服务。
提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牢牢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核心,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企业体验的“加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一朵云”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业态。探索建立全科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优化代办服务能力。实行全程代办制度,健全完善招商部门招引项目、代办中心代办项目、镇(街)园区落地项目闭环机制,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提升机关作风效能。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十二项专项行动,正风肃纪反腐,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三清示范区”建设2.0版。
提供高质量发展支撑,全力打造宜业宜居的社会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永无止境,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力营造一流的社会生态环境。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智慧园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治理系统作用,不断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营造安定的发展环境。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快解决涉企案件“执行难”问题,坚决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坚持诚信招商营商安商,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让所有客商投资放心、项目落地舒心。打造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实施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绿色园区“2040”工程,不断做强绿色产业、厚植绿色生态、营造绿色文化,为企业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家园。
(作者系徐州市委常委、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