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两会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吕梁的生动实践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

“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弥补革命老区短板、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做出了具体安排,为山西吕梁市同步推进脱贫攻坚和抓好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分析和清晰路径,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吕梁山区是革命老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位列全国第二,涉及山西23个县,包括17个国家扶贫开发县、6个省级贫困重点县。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中有9个在吕梁山区,可以说吕梁山区是山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王立伟说,近几年来,吕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在一个战场上打赢两场战役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生态效益显现,对山西省“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生态扶贫取得了‘四个增加、一个减少’的变化:绿化面积大幅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平均降雨量明显增加、林业投入大幅增加,泥沙量大幅减少。”王立伟如是说。

近年来,吕梁市每年集中实施“三个100万亩”工程,即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每年的森林覆盖率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全市共组建专业合作社1121个,7.6万贫困人口通过造林务工、森林管护、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等6种途径,实现增收脱贫,生态脱贫人口占到全市脱贫人口的30%。近两年累计林业投入达60亿元,是过去5年造林绿化投入的总和。从2016年开始,全市平均降雨量明显增加。同时,近3年的平均泥沙量较过去平均值减少近4000万立方米,减少了70%。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吕梁又一次站在了改革创新的前沿。2018年吕梁实施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脱贫模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下文在全国推广。同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吕梁市林业局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林业系统和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王立伟表示,今后吕梁将进一步破除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还不够紧密、生态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还不足等问题,继续实施好“三个100万亩工程”,带动2.4万贫困人口脱贫、40万农民增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继续在吕梁大地变为生动实践。

王立伟建议,将吕梁山的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中,全面加快生态修复步伐,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在不改变农户现有生态补偿投入的前提下,将集体工业林托管复原纳入中央财政生态转移支付范围。

2019-03-13 田孔社 王婷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0383.htm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吕梁的生动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