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斯敏 张 胜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径、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提供决策参考
助力经济发展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研智库承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9)近日在京举行。与会智库专家就如何以高质量研究成果辅助政府决策展开研讨。
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的智库专家结合自身实际,在组织架构、职能结构、内部治理、人才培养、成果产出、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实践经验。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围绕如何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咨政建言、服务社会,建立适合高校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更好释放自身潜能这一重大命题切实探索,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充分认识高端智库建设与高等院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而言,高端智库建设不仅丰富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内涵,更成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不断完善有利于新型高校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校高端智库建设有着多学科专业支撑、高水平人才云集、理论研究扎实等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着力创新并完善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比如,创新研究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符合高校智库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制度、建立并完善跨学科组织体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并完善数据库建设与内部共享的工作机制。发挥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专业智库优势,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工作。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有216项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批示,在港澳发展动态、港澳治理、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研判成果与政策建议,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院组织多位专家参与高层次决策咨询活动30余次,为港澳工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专业意见。
广泛调查研究
推动改革创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介绍说,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的办院方向,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展改革任务,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开展重大问题、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和转化能力,在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综合研判能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宏观经济智库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和进展。开展“研究式”学习,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提升。结合宏观院研究工作和特点,开展“研究式”学习,整合全院力量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等重大课题。为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在全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活动。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撰写“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发展系列丛书”10本,涵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投资、产业、地区、能源、交通等方面。通过这些工作,大幅增强了全院科研人员的“四个意识”,实现了党务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服务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能力稳步提升。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完善成果转化和评价机制。
为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从全院抽调骨干研究人员,组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小组”,探索实行年薪制;同时建立“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究量化考核机制,使宏观院经济形势分析研判能力明显提高。制定试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成果奖励管理办法》,对优秀研究成果实行重奖制度,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政务信息和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数量增加近1倍。与国家发改委10多个司局签订了18份“结对子”协议,全方位、全链条、多种形式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交流合作,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截至目前,全院已选择国内一些典型地区和城市,建立了9家“国情调研基地”,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更好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正在联合国内10多家宏观经济领域有影响力的智库共同筹备成立“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群策群力,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研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经贸领域研究的单位,研究院在明确自我功能和把握职责定位基础上,设置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发展合作、多双边经贸关系、内贸流通五大研究板块,同时增设了贸易与投资安全研究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现代供应链研究所,分设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区域研究所。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研究院不断强化问题导向,在做好全局性、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比如,针对中美经贸摩擦等热点问题,全院采取“短期应对,长期跟踪”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外贸专家组严密跟踪事态进展,围绕焦点问题、细分领域,有组织、有节奏地集中发声1000多次,其中在境外主要媒体发声比重达40%,有理有节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按照“小而实”研究思路,系统分析中美经贸摩擦对钢铝、科技、电商、金融等产业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国内多家知名智库展开研讨,共同成立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对中美关系从经贸、金融、财政和外交等角度进行系统解读和综合研判,充分做好储备性研究。
探索符合智库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设立了智库报告评审机制,学术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审议,充分发挥其在学术把关、方向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了智库导向型科研考核管理办法及高端智库成果奖励办法,提升智库报告在科研考核中所占权重,并通过奖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激发和引导研究人员谋科研、钻科研,多出高质量决策咨询类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