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军辉 王世停
依托“互联网+政务”,65%以上的企业登记全程“不见面”……2018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以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审批“不见面”企业少跑路
新华社记者在江宁区市民中心企业登记窗口看到,前来登记的企业寥寥无几。但2018年前11个月,这个区新增市场主体达5.4万户。“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市场准入审批科科长张昊说,包括企业查询、审批结果也都不用来现场。
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勇说,江宁区在商事登记、社会事业、投资建设等诸多领域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江宁区还启动“智慧江宁”运营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逐步探索与省政务网和市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覆盖从勘验到审批再到监管全过程,进一步深化拓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集成改革”旨在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苏省的改革部署,2018年9月,南京市在江宁区开展“集成改革”的试点,为江宁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区在“集成改革”试点中涉及行政管理、经济、科技、生态文明、开放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8个领域,共30项改革任务。
“我们把各项改革试点集中在一个区域推进,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探路。”江宁区委改革办负责人说。
“对江宁来说,发展慢了不行,发展不优更不行!”江苏省南京市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说,江宁不只要当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排头兵”,还要争当江苏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行政审批是江宁改革突破口。
“太快了,项目年前签约,年后就开工,今年底能投产!”上汽大通负责人兴奋地说。像上汽大通这样,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平均用时能节省100多天。让企业省时又省力的,是江宁获得中央编办创新奖的“预审代办制”改革。
“过去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整个流程200多天,企业心气都耗没了。”李世贵说。做好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改革是“当头炮、先手棋”预审批加上代办制,使项目在江宁一“临盆”(拿地),就发“出生证”(施工许可)。
不动产权等权证事项办理,大多要去市民行政服务中心。“这里,市民排队较多,李书记来调研看到就说,‘不要让群众等太久,宁可我们再忙碌,也不能让市民排长队’。”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伏进进说,开始时,行政服务中心中午休息1小时,李世贵动员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盒饭,后又建议中心取消午休,“早上早一点,午间不休息,晚上延点时,实行两班倒,周六正常办,哪会这么排队?”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线,江宁部署集成改革,实施8大领域、30个方面、126项任务。在审批效率上,“3550”目标(3天注册、5天不动产登记、50天完成施工许可)将提速到“2440”;在社会治理上,网格化管理升级为“全要素网格”,把卫计、人社、国土、环保等9大类基层事务全部纳入网格。
改革释放叠加效应
“一个窗口就集齐了所有证书,三天拿下‘三证’,实在是太方便了。”在江宁,开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电影院、书店等16类事项均已实现多个证照并联审批。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见面”后,江宁改革再踏“深水区”,将原来涉及不同部门的事项流程和要件材料“打包”重组,探索出一条社会事业“证照套餐联办”服务机制,审批用时在原基础上平均再压缩20%以上。
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作出了在江宁开展集成改革试点的重要决策,为江宁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集成改革是江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道’。”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我们按照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江宁时提出的‘当好六个排头示范’的要求,把集成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跳’‘高速领跑’的新引擎,奋力走在全市改革发展的最前列,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集成改革释放的叠加效应,在低效用地开发领域尤为明显。在江宁区胜太中路,原来的南瑞继保厂房地块已悄然变身南岸瑞智文创园。“啃透用足现有政策,在不变更用地性质情况下,引导闲置低效厂房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里将建设近10万平方米的高端商办综合体,产出将呈现倍增效应。”江宁区国土分局副局长杨家成说。目前,江宁在“三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一万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改革,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实施“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多渠道做好存量文章,已排出37个项目,涉及20余个部门。这一改革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集成改革刀刃向内动真格
江宁开展对标找差自我分析。以往的改革实践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单项改革多、系统改革少;一般性改进多,突破性改革少;部门零打碎敲的多,整体协同推进的少。新一轮集成改革,突出政策集成、任务集成、力量集成,各个系统部门围绕一项目标同向发力,重点突破“卡脖子”的发展难题。
搞集成改革,江宁“刀刃向内”。制度设计上,组织链条、推进链条、责任链条“三条链”无缝衔接,环环相扣。每位区领导都挂帅改革项目,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人一目了然;推进机制上,开门搞改革,嫁接外地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不用旧武器打今天的仗。任务集成上,既合并同类项,又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例如,科技体制改革在其他地方都纳入经济体制改革大框架下,江宁区却是“计划单列”:“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让改革无意义地‘空转’。”江宁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位成员说。
“根据《江宁区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我们梳理了8个领域30个方面126项集成改革试点任务。”江宁区委改革办负责人说。江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等5项改革措施,被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获评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