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曾 平 王军善
2018年12月7日,本报“生态中国贵州行”记者驱车行驶在盘州到兴义的高速公路上,远近的山峦都隐入弥漫流动的浓雾中,直到过了黔西南州府兴义,路边翠绿的芭蕉叶和绽放的三角梅才慢慢显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交界处,面积16,804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3个民族,有386万人。满眼南国风情的黔西南盛产黄金,又被称为“金州”。南昆铁路线和324、320国道穿境而过,贵兴、盘兴高速已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盘兴高铁即将开工建设,“两江一河”航运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万峰湖水碧天蓝
伫立兴义市东南28公里的南盘江镇远眺烟波浩渺的万峰湖,座座秀丽苍翠的岛屿点缀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如同一幅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
黔西南州发改委副主任涂立德是一位“老发改”,说起万峰湖如数家珍。1991年天生桥水电站高坝建成,“桀骜不驯”的南盘江被拦腰截断,形成深170余米、长140公里、蓄水108亿立方米的淡水湖,因地处峰林中,故得名万峰湖,相当于2个洱海,76个杭州西湖。水电站为大西南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有力地促进了滇、黔、桂、粤的经济发展,对缓解广东缺电和稳定南方电网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万峰湖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是“珠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源。
前些年,随着万峰湖旅游、养殖的无序发展,导致万峰湖水环境严重恶化。养殖网箱年投入饲料约5.6万吨,饲料中各种药物及饲料残渣造成水体污染。水上浮动设施及船舶,均无“两污”处理设备,油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直接排放入湖。每年约20万人次的游客和垂钓者,所产生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直排直放。还有沿湖21个村140余个自然村寨3.4万余人的生产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对此,黔西南州开展了万峰湖“四清”行动,全方位、多维度推进万峰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兴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徐瑞伦曾经在南盘江镇工作过,他告诉记者,2012年,兴义市牵头召开了三省(区)五县(市)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第一次联席会,制订了《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6年,兴义市举行万峰湖环境整治誓师大会,标志着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拉开序幕。在规划水域投放既不影响生态又有经济价值的鱼类,科学、合理利用万峰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休闲观光旅游及生态养殖业。
兴义市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制定涵盖万峰湖区域湖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百姓富·生态美万峰湖发展规划》,通过做强生态产业促民增收。同时积极调整沿岸农业产业结构,以南盘江镇为核心,打造芒果、柠檬柑橘、澳洲坚果、芭蕉、五星枇杷万亩精品水果基地。
自2015年起,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已在兴义持续举办了四届,成为展示贵州乃至国内外山地旅游资源、户外运动发展水平、旅游扶贫经验及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打造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水上龙舟比赛、帆船比赛,沿湖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在万峰湖举办,为当地旅游、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带来动力。
万峰丛中记乡愁
从万峰湖回兴义市区途中,一片奇特的山峰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万峰林。站在山上俯视,峰笋林立,比肩接踵,蔚为壮观。明河暗流、湖泊、溶洞、林木、奇花异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奇观”。
记者驱车在峰回路转的万峰林,开阔的农田田块形态万千,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形成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兴义市发改局局长刘庆告诉记者,近年来,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各村多次开展“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畅谈乡村旅游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共识。
记者漫步不久前投入运营的万峰林双生村鄢家坝乡愁集市,虽然已是冬天,游人来来往往。循着潺潺的水流踏上乡愁集市的桥头,吱呀的水车似在和溪流轻语,远处的峰林如水墨泼洒于天际。
顺着斑驳石阶走进仙斛草堂,仿佛置身于一座石斛博物馆。石斛属兰科植物,铁皮石斛更是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兴义古名“黄草坝”,黄草便是石斛的别称。
舒扬的古琴声从君群文化“本心堂”的四合院中传出,随着琴音走入石院,突感进入另一方天地,漫步于游廊间可见各屋内有人品茗闲谈、寻脉问诊、针灸推拿,各类名医大咖相聚“本心堂”,传中华美德,弘中医之道。
负责打造乡愁集市项目的贵州山水贵客文化传播公司副总经理马坤说,目前,集市已入驻40多家各类特色乡愁文化旅游业态商家,并依托独有的布依八音文化打造集八音乐器展览馆、八音坐唱乐器体验馆、民族特色餐厅、婚俗展示馆、民族服饰馆为一体的布依茶楼和布依八音堂场馆,让游客充分领略布依族独特文化魅力。
不久前,记者曾和黔西南州分管旅游的副州长黄曼考察过万峰林风格独特的民宿客栈,这位快人快语的女州长曾说:“不论时间长短,你每一次来万峰林,都会有着新的发现和喜悦。”
大数据构筑环保梦
记者来到兴义市中心的滴水污水处理厂,倒更像来到一座城市公园。在兴义老城区管网不能完全实现雨污分流的情况下,选择在新老城区结合部建设污水处理厂,既能居中收集新老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又保护了马岭河、万峰林及其下游万峰湖的水体环境质量。
兴义市水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策介绍,这是贵州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率先使用膜处理工艺,出厂水质达到一级A标,确保水质良好、稳定、可直接回用。不仅极大地缩减了厂区占地面积,实现了降低噪音、除去臭味和水质稳定,又美化了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公共场所,真正实现了“取地于民、还园于市”。经处理达标后的污水作为城市河道及湿地公园生态补给用水,有效改善了兴义市河道水质,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记者在公司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前,看到兴义市水环境治理的各种数据频频闪烁。为实时掌握全市水源、水厂、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二次泵站的水质、压力、流量及设备运行状态,兴义水务公司于2017年12月启动建设兴义市大数据管理中心。该数据中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通过电子管网地图直观掌控供水管网整个空间分布,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将海量生产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实现对供排水各环节的主要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为供排水安全管理数据扮演参谋角色。
夜幕沉沉,记者来到黔西南州河长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安祥指点着墙上的那块大大的屏幕,一组组数据在闪烁,代表着黔西南州大、小河的河长们和工作人员今天去哪条河检查,走了多远,发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为盘兴高铁动工连日奔波的黔西南州发改委主任高振敏告诉记者,黔西南州对重大项目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盘兴高铁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全长98.314公里,建成后,兴义将连通沪昆高铁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