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庆国
□ 朱德军
深圳之南,美丽家园。地处深圳市中心城区福田区的南园街道是一处闻名深圳的老商业城区,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管理人口约24.5万人。辖区内商业设施齐全,企事业单位众多,由此带来空间拥挤、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等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南园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决定》和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福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目标要求和切实推动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美丽深圳”的相关工作部署,立足南园街道实际,聚焦环境综合整治核心任务,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切实提高了南园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推动环境卫生指数不断提升。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构建起宜居、宜业、安全、文明的南园街道,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使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创建宜居社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南园街道内的金融、证券业网络设施健全,有各类企事业单位近7000家,多以服务业和电子通信批发零售业为主,既有新城市广场、岁宝百货、深圳乐器城等大型商场和日益为都市人所喜爱的巴登街、南园路、爱华路等特色商业街,也有在原自然村基础上形成的“城中村”和滨江新村、东园新村等20多个规模较大的老旧住宅区,管理难度很大。
“南园街道相对老旧,客观条件有限,没有成片的高楼大厦。我们在成熟街区开展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推动市容环境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街道。”南园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
作为福田中心城区的南大门,南园街道全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明确社区治理的理念、社区治理的目标、社区治理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宜居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各社区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一方面,联合福田区城管局对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集中的松岭路进行绿化提升、人行道铺装、市政设施改造等整体提升改造;另一方面,与福田区环水局沟通协调,在沙埔头社区开展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并与社区工作站研究确定需要整改的项目。由各社区通过申报民生微实事项目,对社区周边的市政道路、垃圾收集点、宣传栏等进行整改提升。继续在辖区城中村开展“五化”整治,重点对沙埔头村和埔尾村的环卫设施、雨篷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加强南园街道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队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股份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外包服务公司管理,严格落实合同责任制,切实提高城中村的清扫保洁水平。
南园街道还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社区示范创建,充分利用各社区特色,打造一批新型的特色宜居社区,包括文化性社区、法制性社区、温馨型社区、生态型社区、美德型社区等。
实施民生工程,打造美丽的家园
南园街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大力实施“生态立街道”战略,党工委、办事处成立街道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街道职能部门和各社区工作站站长为成员的市容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做出全面、科学的谋划,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夯实基础,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扶持辖区28个老旧住宅区环卫建设,通过民生微实事工程,对老旧住宅区的环卫设备、健身休闲器材等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老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水平。补贴垃圾密闭清运费,整治环境卫生,巩固老旧住宅区综合环境成果。继续在辖区开展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开展黄土裸露整治,全面消除辖区绿地黄土裸露,提高辖区园林绿化水平,实现对辖区绿地和社区公园的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河长制”取得阶段性成效。南园街道成立河长办,办公室设在执法队市容环境科,全面负责街道河长工作开展。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街道级总河长,各社区工作站站长任社区级河长,市容环境科科长任街道河长办主任。制定了河长会议制度、河长巡河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由街道河长办公室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及辖区居民义工对深圳河环境卫生开展地毯式综合治理。治理行动从滨河污水处理厂开始,对河道边、河堤绿地、边防通道及边渠地带拉网式清理生活垃圾、枯枝枯木及废弃家具轮胎等。组织保洁工人进入深圳河,清理河道两边垃圾,并组织四害消杀人员对深圳河周边河道、住宅区开展冬季消杀工作,有效降低四害密度。
三防工作扎实有效。成立3个地面坍塌防治工作巡查小组,完善三防预案,制定旧墟村易涝点应急转移方案,每天对辖区进行巡查,加强与水务集团、西部交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建立地面塌陷和三防联动工作机制。
不怕揭短亮丑,环卫指数测评常态化
为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美丽深圳”,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南园街道根据市、区创建工作统一部署,以《2018年深圳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方案》为指导思想,以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自查整改作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提升环卫指数测评工作方案,并围绕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开展环境卫生指数提升宣传活动。
南园街道组织义工、街道、社区工作站、物业人员身穿红色义工服,手持宣传标示牌,与市民实地沟通,通过请市民填写《环境卫生满意度现场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居民的角度了解街道环境卫生情况。共计开展行走宣传活动72场,收回问卷近1200张。同时收集整理市民对环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出一道红色风景线,行走宣传覆盖整个南园街道辖区。
通过系列化、大密度、多形式的常态化和阶段性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到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中,提高市民对街道环境卫生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切实提升街道环境卫生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增创整洁有序、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环境新优势,为促进深圳城市文明发展贡献南园力量。在2018年9月的环卫指数测评中,南园街道排名全市第15名,全区第3名。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辖区56个住宅小区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提高辖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为辖区72个物业单位配备废旧电池回收箱、旧衣物回收箱,实现辖区废电池、废旧衣物、荧光灯管分类设施和强制分类指引入户全覆盖。选定辖区锦龙花园、万德居、中电大院和怡兴苑等小区作为辖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聘请督导员督导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利用民生微实事工程,在辖区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将“人人动手 清洁南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发动辖区义工、居民处理卫生死角,消除蚊虫滋生地;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消杀力量不足的老旧住宅区和农贸市场等地进行集中消杀,控制四害密度。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南园街道的居民生活工作环境。这里虽然拥挤但井然有序,虽然庞杂但整洁干净,洋溢在辖区居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
(本文配图由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