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转型时期不良社会心态亟待纾解

□ 张介平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心态呈日趋多元化发展趋势。客观地讲,“和平理性、积极进取”是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但是同样有些不良社会心态也在蔓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群体性怨恨心态。此种心态是一种反社会心态。其典型表现就是对社会主流现象和价值观较为不满,对政府行为、官员作为、公共事务等方面充满着不信任感。这种心态的蔓延会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发生固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持有这种心态的人,通常会以 “怨恨”的视野来解读现实社会。这种心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较为消极,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

浮躁功利心态。此种心态是指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并以此为行为准则的一种不良心理倾向。此种心态在社会中有较为广泛的表现,如行为人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为了获得捷径,必然会置社会准则于不顾,导致行为人在心理上的扭曲。

焦虑悲观心态。这种心态几乎涉及社会所有群体。焦虑悲观情绪不仅影响社会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每个个体的工作动力,降低其获得感,给社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极端偏执心态。此种心态就是只从一个方面去看待社会,从一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在这样思维观念的指引下,行为人看到的只是社会不良或阴暗的一面,基本上不存在换位思考的可能性。这种心态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产生隔阂,甚至可能会引起反社会的表现。

人们不良社会心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信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保持人们正确认知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体现的是基于现实生活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构想,这是一种价值关怀,是实现人类社会终极发展的蓝图。今日,社会个体具有一些不良的心态,从根本上也是由于缺少价值关怀,无法为其提供思想上的疏导。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关怀,是疏导不良心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加强不良社会心态纾解的利益诉求机制建设。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个体面对面接触的优势。基层政权建设建立顺畅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可以保证各个阶层社会个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如此持有不良心态的社会个体就可以将其不良心态扼杀在萌芽中。

建立公正合理完善的社会分配机制,纾解社会不良心态。在社会利益初次分配机制中,要保证其公平性和竞争性。公平性能够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公平的社会报酬,竞争性保证每个社会成员能够有能力、有机会从事自己的劳动。

2018-12-10 张介平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90.htm 1 转型时期不良社会心态亟待纾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