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深受贫困地区青睐和欢迎,光伏扶贫电站被誉为永不撤走的“蓝色工作队”,贫困群众形象地说:“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
光伏扶贫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实际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成为产业扶贫新业态;二是具有“见效快、收益稳、帮扶准”特色优势;三是有力推动了农村“三资”改革;四是有效实现产业转型重构;五是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调整。
据了解,迄今为止,山西省累计有78.9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运行。2017年年底安排的102.94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经建成并网66.67万千瓦,并网率64.86%,年底前可全部投产发挥效益。光伏扶贫项目当年建设,当年就可获得收益,且20年电价不变,与其他产业扶贫项目相比较,不仅市场风险小,且在精准帮扶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对山西省光伏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光伏扶贫从这里起步,在全国推广。山西创新探索光伏扶贫村级电站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杰出案例,也是世界减贫史上的生动案例,必将载入史册。”
目前,山西省已累计发放发电收益7702余万元,惠及174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41万元;通过采取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奖励补助等方式,已有3.4万户贫困户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户均获得光伏扶贫收益2250余元。
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给山西省留下许多成片的采煤沉陷区,光伏扶贫为贫瘠的土地找到了转型方向。农光、牧光、林光互补电站集约利用,提升了贫困村土地附加值;光伏扶贫与新建移民搬迁小区捆绑,拓宽了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渠道。光伏扶贫已成为山西省贫困地区挖掘资源禀赋优势、破解产业匮乏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靓丽风景,成为贫困村培育发展集体经济、保障深度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路径。
山西省光伏扶贫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改进,下一步将按照全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三个规范”,即规范电站建设质量,对建成并网村级电站全面验收评估,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规范电站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