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 军
在知名经济学家、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周德文的积极推动下,知名名企业家、中国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于2018年8月13日来到上海中和正道集团总部与周德文小聚后,双双来到优势资本总部,与知名投资家、优势资本董事长吴克忠汇聚一堂,举行闭门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三方战略合作事宜。
本次“三剑客相聚”实际上早在上海中和正道与优势资本签署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时便在周德文的大脑中思忖计划着。他认为,小合作只能有小成就,大合作才能有大成就。
盘活当前存量
座谈由周德文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下,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近期来自楼市、股市以及实体经济领域的负能量很多,批评声也随之此起彼伏。其中不但有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对我们的政策提出建议,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也纷纷冒出来给中国经济“挑错”。
至于错到底出在哪里,似乎直到“央妈”和“财政爸”非常罕见地“互掐”之后也没得出一个最终结论。不过透过表象看本质,周德文认为,这并不是坏事,这说明大家都很关心经济、关心企业。
但周德文也指出,如果能在“挑错”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亲身亲历地去为实体经济做一些实事,那就非常有意义了。这或许也是他创立上海中和正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上海中和正道起源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通道期,成长于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引发的企业倒闭、破产、衰退潮,是周德文在研究民营经济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生存状态普遍不乐观,尤其是在看到企业家深陷债务危机无法摆脱担保互保困局而夜不能寐、焦虑、绝望时,联合业内知名的重组战略专家、资深经济律师、司法审计专家、财务税务导师、债务应对专家、资产整合专家共同成立企业专业帮扶机构,业内亲切地称之为“企业医院”,专业帮扶企业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在帮助企业甩掉债务包袱、摆脱担保互保困局方面“医术高明”,独树一帜。
座谈中,周德文还介绍了中国企业现状、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重新洗牌(重组)、优势资源整合、企业并购机会等,并就中和正道成立的初衷、中和正道模式及目前在全国工作开展的情况与郑元豹、吴克忠两位“商业巨头”进行了交流阐述。
资料显示,上海中和正道已经在经济下行期间成功引导500余家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摆脱困境,真正为国家和各地政府实现“盘活存量”、为危机企业实现战略重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成未来增量
盘活存量,中和正道优势尽显。那么如何促成增量呢?周德文认为,这就是吴克忠的强项,并介绍了他眼中的吴克忠。
“吴总在资本市场经历过几十年的跌打滚爬,事业做得很大,但人很低调,拥有很高的美誉度。”周德文表示,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是指名气大,而美誉度是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它要高于知名度。
吴克忠非常感谢周德文的认可,并在座谈中介绍了资本领航计划,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整合的设想、计划、模式,商业路径、实施步骤、实现目标,同时介绍了优势资本、财中金控的实践。
据介绍,优势资本成立于2002年,起初主要做“搭车型”的投资,即在看到其他企业做得不错的时候才会去投资,努力的方向是从好企业的碗里“抢”一勺羹。但这种投资方式很被动,很容易被泼凉水。
“后来我们就在资本的理念下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打造‘泉州模式’去帮助政府整合产业、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实现飞跃。”吴克忠解释道。
资料显示,泉州模式的企业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匹克。其在首轮融资中,整体作价只有8000万美元,优势资本和红杉资本各出300万美元。而第二轮投资因匹克按照吴克忠的泉州模式(业内也称乘法公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后作价竟然暴增至10亿美元,此时优势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就已经高达12倍,增量效应相当惊人。
不过,尽管投资很成功,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匹克关店速度也非常快。这让吴克忠对泉州模式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随着大多数企业在近年来出现经营困难,我们又把投资方向转向所处产业前景好但经营不好的企业。这也是一个正处于风口之上的投资方向。”吴克忠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个上了创业板的公司,现在市值已经做到5个亿了,但只需要3个亿就可以拿到,这在以前至少需要10亿以上。
“不过,中国的并购大多数是假并购,以市值套利为主,我们称之为‘只收购但不整合’。”吴克忠强调,这虽然是我们中国企业的弱势领域,但其中蕴藏的“增量”机遇不可估量,特别是产业整合这个领域,我们只要与国外市场稍作比较,便不难发现差异所在。国外的收购实现的是产业整合,每个产业通过收购之后最终只剩下两三个企业,行业集中度非常高,而中国的产业都很大企业却很小,所以我认为这其中的机会非常大。
很明显,新的“增量”促成战略已经在吴克忠的大脑中塑形完结,只待政府和企业前来牵手,共同迈向“蜜月”。
据悉,拥有资源优势的上海中和正道集团已携手优势资本共同前往山东广饶,为当地的轮胎产业进行大整合,相信新的“增量”很快将在未来得以体现和促成。
实现永续经营
“企业家是做加法,资本家是做乘法。”这是吴克忠多年以前就曾说过的话,但他同时也补充说过:“只要企业家能够持续盈利,我就能够为企业做价值增长的乘法。”
显然,无论是中和正道还是优势资本,大家在“盘活存量”“促成增量”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企业必须要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而这也是帮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必要条件。那么究竟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盈利,从而实现永续经营呢?周德文认为这就需要郑元豹出场了。
“郑总在实体企业经营方面驾驭力很强。”周德文表示,他的企业在本轮债务危机中丝毫没受影响,因为他早在15年前就非常有危机意识,从不盲目贷款扩张,也不盲目为其他企业担保。
“郑总在企业并购方面也拥有非常前卫的战略思维,曾经一口气吞并了60多家企业。”周德文进一步透露,郑总的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将来要在人民电器集团下面培养若干个上市公司。
随后,郑元豹介绍了几十年坚守实业、产业链不断优化、企业转型升级、并购企业做大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经验教训,并对企业愿景、未来中国实业发展进行了思考。
他表示,“如同吴总所讲,很多企业只懂得拼价格,不懂得拼技术、拼管理和拼品牌。但是,产品价格越低,质量危机就越有可能发生……再叠加企业债务危机,一定会有一大批企业垮掉……”
天马行空的跳跃性思维、卓越独到的企业管理才能在座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许就是郑元豹把人民电器品牌的无形资产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提升到305.12亿元、连续多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和全球机械500强企业的重要原因。
最终,“三剑客”一致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未来企业并购、产业重组是最好的投资、最大的商业机会,三方形成共识,将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将资本、市场、实业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努力,打造岀新常态下“资本领航、实业为基、产业整合、商业重构”的新模式,协助政府盘活当前存量,促成未来增量,同时帮助中国企业健康发展、永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