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 平
近日,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二次会议召开,17个重点区域公布,目标成为深圳未来的重要增长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建成后17个重点区域有8大升级。
这17个重点区域,既有深超总、空港新城、大运新城这样的“城市新客厅”,也有梅林—彩田片区、笋岗—清水片区、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这样的“旧城更新”项目。这些项目要建成什么样,从项目规划来看,涉及到慢行系统、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未来城市概念。随着这些高大上的规划出炉,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名片”呼之欲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年轻城市,深圳新时代改革、建设、发展又将有什么大动作,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们普遍关心的,媒体披露的升级规划和升级行动,无疑让人再度领略了深圳的大智慧、大气魄、大格局。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深圳升级”,让人兴奋、令人期待。
“深圳升级”有态度。态度影响行动,态度决定成效。深圳近年来的升级方案和实践,凸显出改革不松劲、追求无止境的理念、态度,这也是深圳特区成立以来始终充满朝气、活力的重要经验。早在2013年,深圳就开始谋划13个重点区域升级,确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形成规模、八年基本建成”的升级思路和目标,而今升级重点区域又增加到17个,并从城市发展、产业定位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目标定位、发展阶段、空间规模、产业类型、活动人群等进行了具体的细化,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善于下好先手棋、把握改革发展主动权,这正是深圳一以贯之的作风。
“深圳升级”重内涵。从17个重点区域的升级规划可以看出,“深圳升级”绝非简单的大拆大建、扩展城市规模体量,而更重视城市的品位、内涵,努力谋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慧、城市活力与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与民生获得感的统一。产城融合、乐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区;多元复合、紧凑集约的中心功能区;双创导向、活力高效的产业区;以人为本、多元包容的现代社区;优质宜人、绿色共享的开放空间;安全舒适、开放活力的街道空间;高效便捷、多层次的公共交通;韧性低碳、安全智慧的基础设施……8大升级方向让人们对高大上的深圳气质满怀期待。
“深圳升级”标准高。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深圳的改革和发展向来被各地视为标杆。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升级规划与实践,显然不只是着眼于顺应自身发展要求、培植新的城市增长极,而且着眼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引擎作用的功能定位,不仅“城市新客厅”“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升级目标具有先进性、前瞻性,而且总投资达867亿元的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达863个亿的光明凤凰城等大手笔项目,更清晰地显现出深圳“未来之城”的国际范儿。更加重视科技含量、更加重视创新能量、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更加重视宜居宜业的“深圳升级”,必将进一步提升深圳现代化、国际化水准,增强深圳国际竞争力,助推新时代深圳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