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宏林
□ 孙 鹏
“真是太快了,以前办理这些事项,我们来回跑需要一周时间。如今,从企业核名到领取营业执照,全程仅仅用不到21小时就能办结。中德氢动力(青岛)有限公司在莱西市成功落地且能及时办好手续,这都归功于莱西市放管服的深化改革”。中德氢动力(青岛)有限公司负责人纪玉涛高兴地说。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山东省莱西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狠抓中央政策精神落地,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创新服务机制。中德氢动力(青岛)有限公司办事过程就是莱西市深化改革后的一个典型缩影。
去繁从简
推进“一窗式”审批
在“放”的问题上,一切以企业为中心,在审批环节上,深入推行多证合一,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办事程序上,一切去繁从简,重点推进“一窗式”审批服务改革,将受理窗口由现有的80个压缩至35个,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有效解决以往窗口忙闲不均、时段性办事拥挤等问题,提升整体办事效率。
进一步优化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审批服务环节,推动办事流程整合,深度压缩审批时限,让办事更顺畅,时间更少,流程更畅通。同时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办妥的服务宗旨。凡市场能有效调节、不需列入上级审批的事项一律取消,凡公布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一律实施网上办理。
以实现让群众“不跑路”为目标,通过探索实行商事登记“全域通办”,打破分辖区、分层级的固有模式,群众可以选择任一网点或窗口办理,并核发“电子执照”,实现商事主体登记“跨区域、人性化”服务。
创新监管
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据悉,莱西市在“管”上全面推广使用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平台,将34家行政执法部门的427项抽查事项纳入平台,逐步减少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有效防止了“任性”检查和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
不断加大信用监管力度,建立覆盖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各类工程项目的诚信体系,不断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将企业的诚信情况与招投标、工程建设、资金拨付、银行贷款等直接挂钩,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同时,莱西市把更多的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既要在完成规定动作上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又要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模式和政策体系,确保行政权力“放得下”也“管得好”。
换位体验
重构政务服务体系
“‘服’可以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放’和‘管’的温度,”莱西市委常委、副市长郝曙光说,莱西市在项目落地上采用全程跟踪服务,遇到矛盾问题时采用“假如我是企业办事人,你该怎么做?”的工作思路,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创造更优质的体验”理念为民服务。
在服务上,莱西市设立“最多跑一次”服务窗口,将个人独资企业、分公司登记等21项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服务范畴,一次性办结项目由原来12项升级到现在39项。
“全市85%以上的注册登记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个~5个工作日压缩成现在的即时办结。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重构政务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换位体验。”莱西市委常委、副市长郝曙光介绍道。
去年至今,莱西市通过“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权力事项43项,整合减少行政权力事项18项,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27项,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4,933户,同比增长24.67%,其中个体工商户55,999户,同比增长24.80%;企业18,934户,同比增长24.26%。
莱西市通过“权力瘦身”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落户莱西,并成立了山东省首个基金小镇——青岛(姜山)基金小镇,不到一年时间,姜山基金小镇已登记进驻企业217家。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上下齐心狠抓落实,只有真正做到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才能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