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手机成为“新农具”值得期待

□ 乔 杉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

相对于过去单纯的通信功能,现在手机功能日益齐全,远远不止生活和娱乐,手机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那么如何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

笔者以为应该主要包涵三层意思。一是努力推出更多价廉物美的智能手机,让农民买得起智能手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生产大国,在全世界打响了“中国智造”的品牌。二是努力推进提速降费,让农民用得起智能手机。从7月1日,三大运营商已取消流量漫游费,未来还有降价的空间。

除此之外,还应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特点,努力开发和推出新的手机应用功能,让农民用得好智能手机。就目前来看,围绕城市人群的手机应用很多,围绕“三农”的手机应用相对较少。在认知特点和功能需求上,农民与市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地,如果手机应用只有“城市版”没有“农村版”,或者“城市版”活跃、“农村版”机械,必然会削弱农民对智能手机的兴趣。即便拥有了手机,也只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不能有效发挥“新农具”作用。开发更多手机应用“农村版”,离不开但不止于市场调节。

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不仅赋予了手机新功能,也赋予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新内涵,其前景十分值得期待。在现代化发展中存在一种“甩出效应”,一部分人由于搭不上高速列车,反而被甩在后面、甩得更远。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让农民搭上信息高速列车,已然提出了现实要求,有着无比广阔的前景。

2018-07-10 乔 杉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815.htm 1 手机成为“新农具”值得期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