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越是发展得快 越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 晁 星

“厉害了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

在近日一次演讲中,《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给中国科技发展泼了盆冷水。他指出,相比美国,我们的科技差距很大,可总有人鼓吹“中国全面超越美国”,其实我们“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此言一出,引发议论纷纷。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这是常识,也是现实。可为何刘亚东这番言论,掀起了不小波澜?个中缘由,恐怕是因为他直接向夸大中国建设成就的言论“开炮”背后,事关一个重要而深刻的命题,那就是发展起来的中国,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中国科技乃至中国整体的发展阶段和实力水平。

有什么样的自我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人如此,国亦如是。作为观察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相当微妙,有时候自信太少,成了妄自菲薄,恨不能处处看扁自己、否定一切;有时候自信太多,成了妄自尊大,仿佛第二天就可以“赶英超美”。近代以来,中国正是在如何认识自己的纠结与调整中,不断寻找着民族复兴的前路。我们曾有过自诩“天朝上国”,却被洋人几尊大炮、几艘兵舰轻松轰开国门的屈辱历史;也有过迷梦初醒自叹“样样不如人”,“师夷长技”却屡试屡挫的艰辛探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步步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但时至今日,站在民族复兴的大门前,社会心态的摇摆依然突出:巨大的发展成就、迅猛的发展速度,不断激发着国人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厉害了我的国”是一种心声,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的发展差距和不时出现的矛盾问题,又难免让人生出“不如人”“不如意”的“问题焦虑”。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家发展的判断精炼干脆。《北京日报》发表的评论指出,巨龙正腾飞,但“初级阶段”“发展中”也是中国的现状。发展与问题并存,成绩与差距交织,这就是真实的中国,这就是复杂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推动中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央,同时,我们也必须有足够的清醒,因为作为后进者,我们的发展水平难言均衡,优势亮眼,短板更突出。别的不说,一个芯片就足以卡住中国的脖子。中国在发展,别人也不会停滞,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事实也说明,越是发展得快,越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惟有对自己的优长与短板都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真正理性。

正确认识自己,是为了真正做好自己。有政治学者曾总结政治发展的两种形态,“在路口”是道路的选择时期,“在路上”则是道路选定后的实践与发展阶段。历史道路不会总是处于选择状态,面对“在路上”的中国,我们大可不必左右摇摆,总是纠结孰强孰弱,掰扯所谓的“第一”还是“第二”,只要坚定依循自己的航行路线与方向,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定力,就一定能驶向光明前景。

2018-06-29 晁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83.htm 1 越是发展得快 越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