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文化走出去是大国自信的铿锵表达

□ 秦 仲

日前,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袁行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蔡宗齐共同主编的一套10册系列丛书《如何读中国文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这套由中美两国学者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材,正突破中国国学与西方汉学各自的学术传统,超越各自的地域与文化界限,走出一条深入交往、合流共进的新路径,一道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将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加快崛起的中国推动文化走出去,既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领略东方文明的共同愿望,更是促进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路径。中美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材在美国出版,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创新。

推动文化走出去是党中央的有力部署。“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我国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突出的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强国战略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件相继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

中国文化走出去五年实践硕果累累。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教育水平的提升、战略意识的树立、新闻传媒的高效发达、人才选拔的促进激励等各个方面推动文化大踏步走出去,无论是文学、影视、戏剧,还是文物展览,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丰富文化外交、推动文明互鉴的重头戏。五年来,中国作协共组织出访团130多个、近700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逾70个;组织参加国际文学节、书展等活动近30次;主办和参与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自2013年以来,已资助3期,共59个项目,目前已出版26个项目。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快速增长。

在创新实践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摒弃以往单一由中国学者或美国学者写稿、交外方出版的传统模式,打破西方汉学界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学术研究和日常教学之间、原文和翻译作品之间、语言教学和文学研究之间、音韵美和文字美之间的鸿沟,整合海内外汉学研究资源,加强中国文学教材编纂,搭建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国学平台,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创新实践中加快步伐,促进西方汉学与国内国学研究互通共进,构建兼容并包的学术话语体系,推动从走出去向“走进去”深化、融合、升级,有力提升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里的地位,中国故事愈加深入人心,中国声音在世界回响,中国文化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外合作编写文学丛书、教辅教材走进国外中小学、古典音乐飘进国外主流市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类型日渐丰富,渠道更加畅通,画风愈加鲜活,文化自信得到更为铿锵的表达。

2018-06-28 秦仲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06.htm 1 文化走出去是大国自信的铿锵表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