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窗

疫苗技术必须自主创新

康泰生物董事长杜伟民说,中国人的疫苗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 郭 莉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薯田埔路上,一座以灰绿色建筑为主色调的园区拔地而起,几个月后,这里将正式投产,成为亚洲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基地。

这座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疫苗生产园区,正是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继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生产基地、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后,打造的又一个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疫苗企业还将走向世界。”康泰生物董事长杜伟民说,10年前就开始着手规划这张蓝图,如今,当年的梦想已经一步步地走进现实。

对标国际先进企业

引进一流技术经验

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康泰生物是带着使命而成立的。1992年4月,由国家卫生部和深圳市政府批准组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承担引进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项目。

当时,在中国,乙肝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烟草。疫苗作为可以彻底消灭乙肝的唯一武器被提上议事日程。1989年9月,美国默克公司同意将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1993年,中国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康泰生物成功生产。

在引进默克公司的技术后,康泰生物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提高基因工程疫苗的安全性,还针对打疫苗后不能产生抗体的人群(即无应答人群),研发出60微克乙肝疫苗,实现了人群全覆盖。此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属世界首创。

以每年约2000万新生儿来计算,从1993年~2018年,至少有5亿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9年来,康泰生物累计生产了约10亿剂,帮助近4亿人免除了乙肝病毒的侵害,其中除新生儿和青少年外,还包括无应答人群,为国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康泰生物又与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协议,引进“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全套生产技术。签署协议那天,巴斯德公司总裁让·保罗对杜伟民说:“这是我们150多年来第一次向国外转让疫苗技术。”随后,康泰生物更将MRC-5细胞狂犬疫苗升级为高端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该项技术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此外,康泰生物还积极引入国际认可的质量体系、管理经验,对标国际先进企业,打造百年企业。

大力投入自主研发

守卫亿万国人健康

我国是疫苗产业大国,可生产64种疫苗,预防35种传染病,但新型疫苗,如多联多价疫苗、多糖结合疫苗、HPV疫苗等很多品种仍未实现国产化,接种人群需要承担进口疫苗高昂的费用。

“中国疫苗产业必须走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最终,中国人的疫苗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在向国际企业学习的过程中,杜伟民越发感到自主创新的重要。为此,他为康泰生物定下了“引进、吸收、创新”的发展方针。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康泰生物先后与美国默克、法国赛诺菲·巴斯德、荷兰INTRAVACC等多家国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及研发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具备了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核心竞争力。

其中,康泰生物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三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肠道病毒71型疫苗(汉逊酵母)”,该产品属国际首创,与已上市手足口病疫苗相比,具有成本低、免疫原性强、安全性高、产能大等优势;无细胞百白破b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则是国内首个四联苗,可将原有的接种针次由8针减少至4针。

未来5年内,康泰生物自主研发的IPV/DTaP-Hib五联苗即将上市,将破解目前国外公司的垄断局面;自主研发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0年获批上市。

更难能可贵的是,康泰生物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截至2018年5月,康泰生物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生产的四联苗、麻风二联疫苗以及麻疹疫苗浓缩液分别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与此同时,公司四联苗正在印度进入二期临床试验,不久的将来,乙肝疫苗也将正式出口。

“把中国制造高质量的疫苗出口到国外,让中国疫苗人收获尊严,一步步攀向疫苗领域的最高峰。”这就是康泰生物和杜伟民的奋斗目标。

2018-06-01 郭莉 康泰生物董事长杜伟民说,中国人的疫苗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9422.htm 1 疫苗技术必须自主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