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宏伟
“一季度经济运行的特点,我想用‘稳、新、优、好’四个字来概括。”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育新,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开局良好。
经济平稳运行和质量效益互促并进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7,45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28亿元,增长7.5%。
邢志宏表示,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主要体现在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是稳的,从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来看,呈现了经济增长平稳、就业稳步扩大、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运行格局。
“新”主要表现在创新驱动效应非常明显。今年以来,新的市场主体在大量增加。据统计,一季度我国新登记企业达到了13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6%,网上零售额增长35.4%,快递业务量增长30%以上。“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促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协调性提高。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的主导作用在继续增强,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5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1.6%,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25.5个百分点。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12.7%,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2.2%。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6.5个百分点。商品性消费正在向品质消费转变,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也在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农业方面的投资、社会领域方面的投资增长都在20%以上。同时,外贸结构也在优化。
“好”主要表现在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月~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4.5%。全国居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依然快于人均GDP的增长,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2%,清洁能源比例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继续改善。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呈现了平稳运行和质量效益提升互促并进的局面。”邢志宏表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在明显增强,为全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我们已经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调结构、促升级各种政策作用的一个成果。”邢志宏表示,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消费结构升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根据国际上的发展经验和经济理论,服务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去年我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对服务需求正产生大的变化。
产业分工在深化,特别是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重塑等方面加快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步伐。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向中高端迈进,制造业本身在价值链提升过程中会对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物流这些方面产生很大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蕴藏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比如,金融对外商股比的限制正在进一步放宽,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社会投资、外商投资进入的积极性都很高,给服务业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驱动增强了服务业的内在动力。信息网络技术大规模的运用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模式在服务业领域的影响最为集中、表现最为突出。比如,在线医疗服务、在线共享服务、在线教育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