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春风化雨润鹏城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搭建“两中心一平台”为就业创业加油助力

□ 本报记者 赵庆国

□ 尹道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处城市中心地带的老工业区、老居民区应该怎么发挥基层政府的带动作用?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选择了走在引领就业创业的最前列,通过改革项目服务,搭建起“两中心一平台”。

提起园岭街道,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每年七八月份在这里举办的中南人才市场招聘活动,却是大大的出名。每到这个时候,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个招聘会是园岭街道积极探索,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政企合作、企企联合,倾力打造就业创业崭新高地的一部分。目前,园岭街道通过创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劳资纠纷化解平台,帮助辖区内很多人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梦想。

创建主动服务载体。园岭街道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但同样存在就业资源匮乏、就业困难群体较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积极想办法、挖潜力。首先,通过与深圳中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园岭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立户籍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库,为失业人员办理免费求职卡,由中南人力资源推荐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定期举办创业大讲堂,对有意向创业的人员后续提供项目考察、场租协助、证件协办等一条龙跟进服务。其次,与广东深圳职业训练学院合作,成立了园岭街道职业训练中心,为求职者办理免费体验券,通过举办劳动技能比武,聘请各行业技能高手作为技能培训讲师,为辖区相应行业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此外,设立劳资纠纷化解平台,建立企业微信联系群,定期举办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为求职者提供法律知识宣传资料和法律咨询服务,实时解答街道企业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座谈研讨形式剖析真实的劳资纠纷案例,提供劳资纠纷问题解答及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交流平台。同时,建立劳资纠纷联动机制,开展劳资纠纷专项排查行动,由劳动保障所牵头,深入了解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社保缴交情况等,发现情况联合行动,快速介入,及时调处。

截至目前,“两中心”共发放有效工作岗位8248个,成功落地创业项目22个,实现1008人再就业;“一平台”化解各类劳资纠纷77宗,涉及人数546人,为员工追回欠薪216.2万元,调处成功率100%。

构建精准服务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园岭街道党工委统领改革项目服务工作,将“两中心一平台”列为2017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以党组监督紧跟项目建设,精心谋划抓组织,协调联动抓落实。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以“书记项目”的力度推动相关工作,成功解决了一批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创业项目成功落地,为辖区居民打造起了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链。

为强化对创业的支持,园岭街道积极探索建立“创业培训+项目对接”的孵化式创业培训服务模式,在邀请和吸纳技术、资本、法律、贸易等专家作为培训导师的同时,将项目考察和对接融入培训过程。实行“素质测评+技能培训”服务模式,将人才素质测评、岗位能力评估作为培训的前置环节,基于测评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让培训的效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创业活动每一个环节。

推动网格信息融合。在“两中心一平台”基础上,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全面系统采集社情民意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针对八卦岭工业区、宿舍区等非深户籍青年居多的问题,全面摸排掌握规模企业对人力资源及技术项目服务的需求情况,通过“e起创、e起来、e条龙、e家人”等四大理念引领,将有共同兴趣的辖区居民、高校毕业生组织起来,以沙龙、比赛和活动为主平台,由创客空间提供产业资源对接、投融资对接、活动路演沙龙、媒体推广等,共同完成项目或产品设计。街道还主动承担企业展位费、宣传费等,联合中南人力公司,组织企业开展“空巢青年”定向招聘活动,帮助青年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改革项目服务,打造基层党建新标杆,园岭街道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深圳这座魅力四射的“创新之都”注入了源头活水。(本文配图由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提供)

2018-01-16 赵庆国 尹道振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搭建“两中心一平台”为就业创业加油助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4968.htm 1 春风化雨润鹏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