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开启

免签时间大幅延长,适用口岸类型增加,人员的停留区域范围扩大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刘政报道 今日,北京市政府召开“在京津冀对部分国家外国人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闻发布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副主任朱雷表示,即日起,京津冀地区开始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朱雷表示,2016年5月,北京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申请优化北京口岸过境免签政策”的请示,并于2017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经过各方面的精心筹备,顺利通过了公安部对此项工作进行的验收。12月28日起,京津冀地区开始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据朱雷介绍,对持有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外国人,可选择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铁路西客站或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或河北石家庄国际机场、秦皇岛海港中的任一口岸入境或出境。免签期间外国人应当在入住后24小时内办理住宿登记,免签停留区域为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不得超范围。政策适用国家名单按照53个国家执行。

“此次实施的新政策相较以往呈现三大亮点:一是过境免签的时间大幅延长,由原来的72小时延长至144小时;二是过境免签适用口岸类型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空港口岸扩大到铁路口岸和海港口岸;三是过境免签人员的停留区域范围扩大,将符合过境免签政策人员活动范围由只能在单一行政区域内停留扩大到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所在的京津冀区域。”朱雷说。

“京津冀三地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正式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朱雷指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优化中转流程,增加过境旅客和中转旅客人数,促进三地机场拓展国际航线,提高国际航班和国际中转旅客的比例,也有利于三地机场群与海港、铁路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的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

朱雷认为,这一政策同样是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北京市扩大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特别是推动六大开放试点重点领域中的商务和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交通、餐饮、购物、住宿、休闲等消费,以及会展、商务、航空业发展,能够更多、更好地吸引外国人来京,进一步将北京建设成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

据悉,京津冀三地政府签订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落实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合作备忘录》。三地将密切配合,统一政策实施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信息共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此加强三省市的联动与协调,做好对过境免签外国人的通关服务管理工作。

2017-12-29 刘政 免签时间大幅延长,适用口岸类型增加,人员的停留区域范围扩大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3517.htm 1 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开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