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民生视窗

还需政策给予更多关怀

□ 张海英

家住杭州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老两口住着200多平方米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今年7月开始抱团养老生活。目前,王阿姨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12月19日《都市快报》)

抱团养老是老人们自我养老、合伙养老的一种方式。去年,福建泉州出现的抱团养老曾引起关注,这些老人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即基本上是熟人之间抱团养老。而上述杭州案例,似乎是陌生人之间抱团养老,这个案例更值得关注。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3亿,未来还会更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企业进行探索,也需要老人们积极思考和尝试。很显然,抱团养老是一种有益尝试。当然,从杭州情况来看,这种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譬如,杭州另一位张阿姨尝试的抱团养老据说失败了。从常识来说,要想防止抱团养老失败,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志趣、爱好相同或相似的老人抱团养老容易成功。比如,王阿姨选择的老人多会打麻将。二是有详细合同约束。如王阿姨的《结伴养老协议书》就对卫生绿化、个人隐私、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方面做了规定。

不过,目前更适合以“初步成功”来描述上述案例,主要原因是这些老人抱团养老时间太短,恐怕很多问题还未暴露出来,但该案例中一些做法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即使这种案例是成功的,也需要政策方面的关怀。否则,某些问题一旦暴露,就会影响到这种案例的探索价值。比如说,这些抱团养老的老人中,一旦有人突发紧急病情,仅靠老人抱团未必能应对,这就需要医疗机构介入。能否制定相关政策,让抱团养老点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给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紧急时刻为老人提供救治服务,就值得考虑。对老人们来说,首要风险就是健康风险,只有保障老人健康,抱团养老才能走得更远。

再如,这些老人之间一旦发生纠纷,依据自定的《结伴养老协议书》未必能化解,那么就需要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一种办法是制定规范的官方协议供老人参考,提前预防矛盾;另一种办法是建立纠纷协调解决机制,以方便及时解决各类纠纷,因为老人一般经不起纠纷折腾,唯有预防、化解,才能确保这种养老方式可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应当在政策层面公开承认并鼓励抱团养老,让参与这种养老的老人更有信心,也激励其他老人参与到这种养老方式当中。事实上,抱团养老多年前在个别地方就出现了,但一直未受到重视,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笔者以为,凡是有利于提高老人养老质量的、能减轻国家和社会养老负担的,有关方面都应该大胆支持。要意识到抱团养老方式对国家和社会是有意义的,所以,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抱团养老的老人们感受到更多暖意,让我国老人养老方式丰富多彩。

2017-12-28 张海英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3203.htm 1 还需政策给予更多关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