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兴文 李黄安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南大门,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是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江西省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2013年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2017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民工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区、中部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和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和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特别是对江西“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吉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全面深化经济和生态体制、农业农村体制、文化社会体制等7大类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7.06亿元,同比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2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总收入19.31亿元。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0亿元。今年1月~10月,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前,记者就泰和县改革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泰和县委书记胡小勇。
记者:泰和县结合县情,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取得良好成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胡小勇:泰和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50项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放活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重点区域改革,推动县发改委与物价局职能合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撤县设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出台“1+5”实施方案,探索“双微自治”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得到省、市改革办的推广。出台了《泰和县群团改革总体方案及5个配套方案》,群团改革有序推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运行模式,1月~10月取消药品加成1825万余元,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成立全省首家三农创客孵化空间——“田教授”创客聚落部,40多家创客入驻,涵盖乌鸡、肉牛、井冈蜜柚、灵芝等各类特色“三农”领域。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签约共建“千烟洲院士工作站”,江西合力泰院士工作站正式组建并获市级批准,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深入开展“降优”行动。创新出台了工业企业用电补贴优惠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切实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企业红利,为企业减负4.87亿元,相关经验做法获得省市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记者:泰和县坚持产业聚焦,推进产业发展,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哪些具体措施?
胡小勇:泰和县坚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推进工业集聚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增幅较大;新签约引进进园项目26个,其中电子信息16个,签约资金151.9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1月~10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3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7.8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70.5%。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井冈蜜柚富民产业,培育了吉泰农工、优品生态等井冈蜜柚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泰和乌鸡产业,高标准打造了汪陂途农场、西昌风翔、榕泰禽业等泰和乌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山东寿光启迪现代农业建设总规模3万亩规模化蔬菜园区,在禾市、螺溪、上模等乡镇建立了稻虾共作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联合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开展“线上泰和乌鸡节”活动,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1家。围绕“全景泰和、全域旅游”战略目标,着力打造槎滩陂旅游集聚区,加快建设马家洲集中营和浙大西迁旧址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快阁文化体育公园建设。
记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品及服务业,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下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落脚点。泰和县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
胡小勇: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养、城乡综合整治等工作,加速绿色崛起一直是泰和县的重要工作。
突出抓好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强工地扬尘、运输车飘洒等治理,处理带泥上路的建筑运输车辆148辆,处理装运砾石散装物洒落街道的运输车辆63辆,严格把控营运车辆环保准入和退出。设立水质监测点5个,地表Ⅱ类~Ⅲ类水质断面以及县城引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两个100%。
突出抓好环境整治。县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4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1954万元,用于全县24个乡镇场设施采购、日常保洁运营。按农业人口3‰的配置标准,聘请保洁员2367名,实现村庄保洁员全覆盖。以“三沿六边”为重点,整治可视范围内的危旧土坯房、乱埋乱葬、违建铁皮棚以及垃圾乱倒问题,加大对圩镇超店经营、乱搭乱摆、乱停乱放和乱挂乱贴的治理力度。
突出抓好生态基础。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意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04.95平方千米;下发了《泰和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快实施了新一轮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三年攻坚行动,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俗,在农村全面倡导树文明新风。
记者:近年来,泰和县坚持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大批惠民措施得到落地实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胡小勇:加大民生投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几方面。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深入实施10大扶贫工程,整合县财政产业扶贫资金2000万元,开展了光伏发电、肉牛养殖、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落实产业、安居、健康、教育扶贫政策,建立了吉安市唯一的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档案信息,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贫困户医疗支出不超过10%。
大力发展民生事业。1月~10月,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25.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6%。全面铺开一批乡镇中小学改扩建和“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县104所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全面铺开,全面启动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打造“钟义灿说理说法室”“警务专班”“三三制”平安创建等系列品牌,社会大局稳定,连续13个季度获“全省社会治安状况评估优秀县”殊荣,泰和县公安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