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擦亮每个日子 呵护每个生命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教育实践探索纪实

贾汪区每月一事现场会,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展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贾汪区教育局供图)

□ 田媛媛 张二君

全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2014年10月31日将新教育的薪火传递到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2015年7月贾汪区教育局与新教育研究院郑重签约,贾汪区正式成为全国“新教育”第51个实验区。贾汪教育从此走上了一条别具一格、不同凡响的“新教育”发展之路。

四年来,贾汪区教育局秉承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崭新理念,把新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把新教育十大行动项目进一步融合,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读共写”与“阅读教学”“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将“构建理想课堂”与“推进学讲课堂”深度融合;将“研发卓越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融合;将推进每月一事与德育活动融合;将缔造完美教室与其他行动项目融合,引领全区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分享中提高,在反思中共长,让新教育真切成为贾汪的“福地洞天”。

智慧启迪

打开阅读“天窗”

朱永新曾说:“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也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贾汪区“晨诵、午读、暮省项目工作室”带领全区各中小学,扎实推进新教育儿童课程,让“与黎明共舞”的理念深入师生心田,让经典诗歌开启学生学习的每一天。该区塔山中心校的“朗朗书声、诵读人生”的师生经典诵读比赛,耿集小学读书节必读书目知识竞赛、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汴塘中心小学举行的“营造书香校园,共建国学特色”系列活动,师大附校初中部每年举行的“随文阅读读书竞赛”活动可谓异彩纷呈。

该工作室负责人表示,通过每天的晨诵常态课、晨诵展示课、晨诵课大赛等,让师生体会晨诵课的乐趣和魅力;有计划地开展午读活动,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师生在午读中收获、成长;通过写暮省日记整理知识等暮省活动,培养孩子常思考、会写作的习惯和能力。

今年10月20日,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报告厅举行的贾汪区新教育“第五届读书月研讨”活动中,来自师大附小的鹿丽丽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一节轻松愉悦、润物无声的阅读推荐课,给孩子们以智慧的启迪;团结幼儿园带来的亲子课程《小手拉大手,阅读助成长》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亲子阅读的无限乐趣;紫庄镇教育中心校的马志响、桑玲和鹿颖颖等六位老师进行的关于《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沙龙论坛活动,不时博得台下同行的共鸣以及学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来自师大附校的教师王维维、大吴中心小学的校长乔秀艳和江庄中心小学的教师提慧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以及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成长的故事。参加活动的师生们纷纷表示,聆听这些真挚生动的阅读故事,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起,激发了加入阅读大军的无限热情。

每月一事

养成生活“好习惯”

2016年10月,区教育局在师大附校隆重举行了“每月一事”主题现场会,把“好习惯养成”用节目的形式搬上了舞台,新颖的教育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推动“每月一事”项目不断走向深入,区教育局把新教育融入德育,确定每月重点培养一个好习惯。成立了“每月一事”工作室,每个月制定活动方案下发学校,由各校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交流和主题展示活动,着力加强中小学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全区通过资源整合、层次合作、活动呈现、多元评价的一系列组织实施,推进“每月一事”与德育有机融合,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网络。

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说:“藉由我的出现,藉由我的价值,时光才有意义。不是时光赋予我们生命,而是我们的生命,赐时光以光芒。”区教育局不断推出教师生命叙事,用叙事的方式激发他们教育的热情,用叙事的方式抒发他们内心的教育情怀。

耿集中心小学是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依据农村小学独特的区域优势,把“每月一事”的习惯培养融入地方校本课程——“回归自然,还原真善美,走进农田,劳动塑德行”,携手家长,带着学生到自然界去“旅行”,共同见证自己的幸福足迹,培养孩子文明、礼仪、规则、劳动、积极、感恩的好习惯。

紫庄中学徐翠梅老师将“每月一事”引进到留守儿童教育的范畴,以“结一份新缘、点一盏心灯、沐一场春风、筑一个高台、待一处花开”的视角,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演绎出一年十二个月的精彩。多年的坚持,让她迅速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成长为“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最美乡村教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和《中国教育报》关注,并于2015年教师节那天荣幸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样的教育故事,在贾汪区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每天都在上演。

灵动课程

引领诗意成长

贾汪区塔山镇大李庄小学是徐州市“珠心算教育教学基地”,曾多次参加徐州市珠心算比赛,多次获得市团体亚军、单项冠军,也多次承担徐州市贾汪区小学珠心算数学展示研讨活动,并编写了大型指尖上的特色操。学校把“珠心算”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把握珠心算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方向,做到方法规范,量度适当,科学施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区塔山中心小学成立了童诗童画课程工作室,秉承“让童年诗意地栖居”这一理念,以童诗为引领,以读、诵、演、画、悟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研发童诗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将童诗融入学生的日常在校生活。

耿集中心小学自编了《童谣引领好习惯教育读本》,通过朗朗上口的童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他们穿插了优美的散文欣赏、古诗欣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区新新小学通过开展了解徐州民俗民风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热爱家乡情感教育绘本课程,让学生在绘本创作中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各地学校的课程实践探索,为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潜力提供了丰富而灵动的载体,营造了诗意成长的有利空间。

四年来,区教育局围绕新教育“十大行动”,每月选定主题,选定学校,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组织实验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团结小学的“构建缤纷社团”、青山泉中心小学的“缔造完美教室”、大吴三所学校的“书香校园”、汴塘中心小学的“家校共育”等主题活动,为全面推广新教育实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12月1日,贾汪区新教育成果展在师大附校精彩开幕,首批参加新教育实验的17所学校的师生以展台、展牌和舞台表演的形式,诠释了一年来对新教育的理解,展示了新教育实验中取得的成果。

四年来,贾汪区35位教师、20所学校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教师、优秀实验学校称号;教师叙事作品分别荣获全国新教育“推进每月一事”叙事和“家校共育”叙事评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殊荣。2017年,全国新教育年度智慧校长评选中,青山泉中心小学杨玉慧获得提名奖;贾汪中专的《中职记叙文写作与信息化教学课程》荣获2017年度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提名奖,贾汪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对于贾汪教育未来的发展,该区教育局局长张先州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引我们,要聚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紧紧围绕“建设新教育实验区,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推进每月一事’等项目,精心研发每一个课程,用新教育擦亮每个日子,用心培育每一个孩子,让全区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贾汪新教育之花在全域绽放。”张先州说。

2017-11-22 田媛媛 张二君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教育实践探索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9383.htm 1 擦亮每个日子 呵护每个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