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用心用力推进精准扶贫 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威海市环翠区委书记张宏璞(中)调研长城爱心大本营幸福板块

轮椅上的残疾人参加刀画培训,实现“画家梦”。

□ 王友福

对于山东威海市环翠区1.6万名残疾人来说,风雨路上充满希望。这希望,源于威海市环翠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更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鼎力支持。

近年来,环翠区残联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硬的举措、更大的气力,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围绕残疾人需求实施生活保障、康复救助、教育扶持、就业创业服务等,拓展残疾人保障路径,搭建残疾人创富平台,提高残疾人增收“造血”功能,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拥有更有尊严的生活,最终实现了186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的工作目标。该区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级4项荣誉称号、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省级25项荣誉,2017年被中残联确定为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育试点样本区,同年被山东省残联评为全省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示范区。

强化使命担当

推进精准康复

环翠区残联以肢体、智力、精神、听力言语及视力五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185个社区、村康复站为依托,形成了以机构康复为指导,以社区和家庭康复为基础的康复训练网络。

据统计,2011年~2016年累计出资797.3万元,为157名0岁~12岁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救助;为587人次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药、住院救助;为143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巩固、完善了52处示范社区康复站建设。为8名残疾人患者进行免费致聋基因检测,为135名残疾儿童(学生)发放交通补贴,为38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为2394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助听器、助视器、盲杖等各类辅助器具累计4054(台)件。

近年来,环翠区残联充分发挥各类区级康复指导中心资源优势,开展各类残疾人医疗康复和功能恢复性训练,面向社会接待康复咨询与指导服务。他们坚持每年为困难残疾人发放免费“康复治疗卡”,使3500名残疾人受益。全区先后投入156万元,在8个镇、街道建立了52个残疾人示范社区康复站和5处残疾人体育运动康复中心,形成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多形式、全方位、广覆盖格局,实现社区康复无盲区。在此基础上,对全区5178人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需求实名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区残联定期聘请专业机构专家,先后组织四期康复员及社区康复协调员专业培训,185人获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康复办颁发的资格证书。

2016年12月,环翠区被中残联确定为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培育试点工作样本区,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由0岁~6岁扩大到12岁;率先对在定点康复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每年4000元的生活和交通补贴;实施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政府补贴政策,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个性化需求;率先开展遗传性致聋基因检测项目,预防、减少婴儿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先对0岁~12岁听障儿童购买人工耳蜗电池给予每人每年1100元的补助;开展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项目,为15名贫困患者提供4000元的住院救助。率先将精准康复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在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和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项目的前提下,重点打造政府购买康复服务工作。

2017年,环翠区政府专题研究环翠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建、装修工作,决定将一栋8000余平方米的大楼划归康复中心使用,同时环翠区政府投入500万元资金,配套装修环翠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依托助残项目孵化优势打造文化交流平台,支持创办环翠区启航残疾人艺术团、启航残疾人文学社等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培育孵化子轩烙画、“多彩人生”珐琅彩项目、99电商平台等项目,极大提高了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使残疾人的物质生活和身心健康得到了明显改善。依托长城爱心大本营,通过日间照料、职业康复等支持性服务方式,开展“轮椅上的画家梦”“轮椅上的电商梦”“盲人电商梦”等活动,共计培训残疾人242人,88人已通过电商实现就业、获得可观收入。

集众智、汇众力

守望相助促帮扶

环翠区残联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全区具备入学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共有47人次残疾儿童接受送教入户,实现了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为389名特困残疾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

在工作中,区残联坚持做到残疾人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5年来,共接待残疾人市民热线、区长公开电话90件,办结率达100%。据统计,区残联还对190名残疾人发放机动代步车燃油补贴近29.64万元,投入专项经费36万元,协调区教育局开展送教入户工作。5年来,已有135人次残疾儿童接受送教入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5年间,投入91万元,为455户“三瘫”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受到残疾人一致好评。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000万元,安排残疾人新增就业120人,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6%以上,有319名残疾人通过残联组织推荐实现就业。与此同时,区残联与威海市淘宝培训学校、威海市公益发展中心合作,以培训带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共出资30万元协助128人完成电商、网络创业、动漫设计、盲人医疗按摩等各类高水平培训,为5名盲人进行了医疗按摩人员从业资格认定,为26名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3万元。其中,“轮椅上的画家梦”就业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助残就业项目。涌现出一批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明星,如听力残疾人高晓波自主创业,从事助听器研发10多年,业绩突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获得“山东省首届十佳青春创业之星”,成为环翠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能力

环翠区残联在“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687.3万元,为全区6555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居家托养等救助金,对610名因家庭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发放58.8万元春节慰问金及慰问品。

在落实残疾人养老、医疗保险补贴等方面,区残联先后为全区143名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重度残疾人发放居民养老补贴2.8万元,为1659名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17.9万元。先后举办8次公益助残活动,累计投入资金78万元,为720名残疾人家庭发放按需实物救助,包括微波炉、电风扇、轮椅、助听器、升降晾衣杆、电暖气、炊具、学习机、床上用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在今年全国助残日前一天,区残联联合竹岛街道,为辖区203名低保、特困、边缘户残疾人发放了价值2.03万余元的大米及2000元慰问金,为22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了价值1.2万元的轮椅、助行器、沐浴凳等辅助器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压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组织辖区内的志愿者及春华残障康复中心志愿者入户为残疾人义诊,提出专业的康复指导意见,并对日常合理饮食以及科学休息提出建议。

目前,区残联共接到来自环翠区社会各界人士和爱心企业对残疾人的各类捐助折合人民币130万元。与此同时,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驻区单位和街道、社区以助残捐赠、入户走访、结成帮扶对子等多种形式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4850人,送去款物共计350万元,保证了社会稳定和谐。

5年来,全区共举办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近百场。在全省残疾人象棋、乒乓球、田径、游泳等四个锦标比赛中,获得3金、2银、3铜好成绩,为该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艺术领域,区残联倾力打造残疾人艺术精品,打造出一大批精品节目和书画作品,先后有12人次在国家和省各类大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其中,助残扶贫孵化器肢体残疾人朴学锡作为山东省唯一作者赴韩国参展,其烙画作品《鹰》荣获2016年首届国际障碍美术大展优秀奖。

近年来,环翠区残联采取结对帮扶、辐射带动、康复救助等措施,全面完成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五新”(搭建精准服务新平台、开辟就业增收新渠道、拓展康复服务新领域、开拓扶贫服务新思路、推动无障碍建设新进展)发展新格局,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进展。

(本文配图由环翠区残联提供)

2017-11-08 王友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07825.htm 1 用心用力推进精准扶贫 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