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门安检“教头”:从岗位练兵到创新管理的全维突破

来源:改革网作者:申振时间:2025-07-23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大兴机场分工分公司围界科(以下简称:围界科)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三张图:围界道口联系表、岗位能力矩阵表、培训创新计划表。这三张图,勾勒着日均巡查42公里围界、管控6个道口的工作日常,更承载着“零疏漏、零事故、零投诉”的安全承诺。

责任网格化:让岗位成为安全支点

围界安检的特殊性,在于“点多、线长、面广”的防控压力。科室将42公里围界划分为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党员+2名骨干+N名协防员”,形成“党员包片、骨干牵头、全员联动”的管理模式。每日班务会,大家都会对每天发生的事情“复盘”:哪个道口容易发生什么,哪段时间段过检高峰,哪类违禁品近期查获率上升……这些细节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针对性培训的“活教材”。

能力清单化:给技能提升画“路线图”

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员工的业务能力必须可量化、可追溯。围界科制定员工岗位能力清单,将证件查验、手工检查、应急处置等核心技能转变为考核重点。新员工要经过“理论关”“实操关”“应急关”,每项技能达标后由带教师傅签字确认;老员工则不定期参与“技能复核”,重点考核新型违禁品识别、定期开展专项强化训练,确保全员能力“不拖后腿”。

管理温度化:把团队拧成“一股绳”

岗位是24小时轮班,员工工作强度大、为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围界科设立“科长接待日”,每周二下午专门倾听员工诉求;建立“围界互助会议”,为突发困难的同事提供帮扶;还组建小组,让八小时外的生活丰富多彩。记得去年冬天,一名员工扭脚受伤,科室立即协调,让员工安心养病。

场景化练兵:让课堂搬进“实战现场”

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员工“听着激动,干着不动”。科室把培训场地搬到岗位一线,设置“移动教学点”:在道口设置“证件查验模拟岗”,由骨干扮演“过检人员”,故意设置“人证不符”“证件伪造”等情景,考验员工的反应速度;开展“应急处置演练”,从报警到封控、从排查到复盘,全程计时考核。2025年4月,在4号围界区域模拟“无证人员冲闯进入车道”,参演员工反映迅速、及时发现、有效上报、合理控制和流程复位,比规定时间缩短了50%。

多元化激励:让成长看得见、摸得着

为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科室推出了“积分考核”制度:从一分到五分,表彰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学能手”“创新之星”;还与其他兄弟科室开展“技能比武赛”,让员工在竞争中找差距、提水平。在今年的6月,围界科举办了争霸赛,设置了理论笔试、实操比拼等环节,冠军得主不仅提升了岗位技能,还获得了国门微笑卡的奖励。赛后,不少员工主动表示,此次活动,可以有效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一月一考:拧紧能力提升阀

在围界科的科室例会上,科室都会组织骨干员工业务考核,内容涵盖岗位技能、应急知识等。考核成绩张榜公示,末位人员由科室亲自谈话,制定改进计划,围界科通过“月考 +帮扶”机制,帮助员工提升了业务能力,科室整体考核合格率从85%提升到98%。

有人问道:“国门安检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会不会觉得枯燥?”而国门安检的员工会说:“当你知道自己守护的是机场的‘第一道防线’,是千万过检人员的安全出行,就会觉得这份工作意义非凡。”

下一步,围界科计划在培训创新上再下功夫,开展“沉浸式安全警示教育”,通过案例还原、角色扮演,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围界科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安全”融合,让党员在培训中当先锋、在岗位上当标杆,带动全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围界科的基层管理人员,深知自己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每天沿着围界巡查,看着朝阳照亮银色的围栏,看着同事们认真检查每一个动作,他们倍感自豪:这就是围界科的战场,这就是国门安检的使命。围界科愿做默默守护国门的“螺丝钉”,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书写属于基层安检人的不凡答卷。(通讯员:申振)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