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死时速!东台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挽救车祸重伤患者

来源:改革网作者:卞兰华时间:2025-06-16

5月16日,对于37岁的马女士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天。送孩子上学途中,她骑电瓶车意外摔倒,昏迷不醒,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东台市中医院紧急展开。

急诊接诊:开启生命绿色通道

“从120接警到送达医院仅用12分钟!”当日08:53,处于昏迷状态的马女士被紧急送至东台市中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因无家属陪同,急诊科李林富团队立即启动急危重患者绿色通道,3分钟内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心电监护连接,并快速推进CT检查,为后续救治抢出宝贵时间。

病情突变:脑疝危机与复苏挑战

救治过程中,马女士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及二便失禁,这是典型脑疝形成的危急信号!脑组织移位压迫脑干生命中枢,生死悬于一线。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高级生命支持,经过4分钟持续复苏,成功使心跳呼吸恢复,为后续救治创造关键条件。

多学科协作:合力攻坚复杂伤情

自患者送达急诊,经过紧急处置,至完成CT检查,全过程仅17分钟,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额颞顶枕区急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右侧气胸、胸骨骨折、锁骨骨折、肋骨多处骨折,伤情凶险。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脑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等专家10分钟内集结,制定联合救治方案:紧急降颅压,同步完成病情沟通、剃发、备血等术前准备,为手术争取黄金时间。

手术救治:神经外科团队精准护航

10:10,马女士被送至手术室。神经外科方景海主任医师团队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切口覆盖额颞顶枕区,精准清除70ml血肿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中采用缓慢减压方法控制二次损伤。1小时2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脑疝压迫解除,为脑组织“卸下重负”。

术后康复:闯过重重并发症关卡

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时,马女士仍处于深昏迷状态。黄小春团队密切监测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低温脑保护等关键措施,精准调控镇痛镇静,在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下,马女士平稳度过脑水肿高峰期。

然而,新的危机接踵而至:多尿、高钠血症,多学科会诊考虑出现中枢性尿崩症,重症团队实施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去氨加压素,采用鼻饲温开水,补液等措施控制尿崩症状,严密监测血钠下降速度,避免出现脑水肿反跳……患者血钠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尿量趋于稳定。

待病情稳定转至神经外科病房后,康复团队即刻介入:从被动肢体活动到坐位训练,从言语刺激到站立平衡练习……当马女士第一次颤颤巍巍站立时,守在床边的责任护士红了眼眶:“所有的坚守,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如今她已能独立下床行走,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从急诊科的分秒必争,到手术台的开颅攻坚;从重症医学科的日夜守护,到康复期的精准照护,东台市中医院用“时间轴上的每一分钟、治疗方案的每一个参数、护理过程的每一处细节”,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以此次救治中“17分钟急诊 CT检查”“10分钟多学科会诊”“72小时并发症精准管理”等关键数据为标杆,不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流程。(文/图:卞兰华)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