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打造质量强省新标杆 江苏发布"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作者:张晋山时间:2025-04-29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报道(祖智慧)2025年4月29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涵盖质量提升、品牌创建、技术赋能等六大领域的21项重点工程。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岳;省商务厅副厅长吴海云;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余雷;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耀春;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二级调研员韩小平等领导出席,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江苏在质量强省建设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新闻发布会现场 (周文凯/摄图)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在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是贯彻党中央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的江苏实践,也是迎接第六届中国质量(南京)大会的重要举措。方案确立了"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品牌卓著、群众满意"的总体定位,通过系统化部署六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制造业产品合格率95%以上、公共服务满意度83分以上等核心指标。

质量强省再升级的"江苏逻辑"

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制造业大省,江苏在质量建设领域持续领跑全国。连续三年获评国家质量工作考核A等次,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5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8件,这些数据彰显了江苏的质量底蕴。但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命题,江苏清醒认识到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

"我们不仅要保持质量指标领先,更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质量品牌。"孙沪兵指出,当前存在知名品牌数量与经济体量不匹配、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短板。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虽然全省集聚了全国40%的芯片设计企业,但在关键材料纯度控制、设备精度校准等质量环节仍需突破。

为此,《行动方案》创新提出"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三维推进策略。在产业链层面,聚焦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质量强链工程;在企业端建立梯度培育体系,推动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在县域经济中开展质量竞争力评价,首批将培育10个质量强县示范标杆。

六大行动构筑质量新生态

(一)质量提升:从产品到服务的全面革新

在南京江宁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质量工程师正通过"苏链检"平台对接检测资源。这正是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缩影。根据方案,全省将布局建设50个线下服务站,打造覆盖重点产业的质量服务网络。

消费品质量升级计划尤为亮眼。除开展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外,江苏将建立重点消费品质量分级制度,在智能家居、健康护理等领域推行"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余雷透露,年内将发布首批家电产品可靠性分级标准。

(二)品牌矩阵:擦亮"江苏制造"金名片

"老字号不能吃老本,要成为新国潮的引领者。"省商务厅副厅长吴海云介绍,针对全省96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改造计划。南京云锦研究所正将非遗技艺融入时尚设计,开发出可水洗的云锦围巾,单款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在农业领域,"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进入快车道。省农业农村厅张耀春巡视员表示,将通过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管控,年内新建200个绿色食品基地。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首次提出组建政企协作品牌维权联盟,为出海企业构筑商标保护屏障。

(三)技术赋能:构筑质量创新策源地

走进常州智能制造车间,工业机器人正进行毫米级精度装配。这种智能制造场景将在全省加速铺开。根据技术赋能行动规划,到2025年底将建成200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在动力电池等领域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

计量基础工程布局更具前瞻性。江苏正筹建光伏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发量子测量装置。省发展改革委王岳副主任透露,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纳米材料计量基准实验室建设,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四)安全守护:筑牢民生质量防线

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引发市民广泛参与。通过线上平台,消费者可自主选择抽检品种,目前已完成2.3万批次靶向检测。方案还创新建立工业品质量追溯系统,首批将电动自行车等10类产品纳入全链条监管。

特种设备安全提升工程聚焦民生痛点。全省将开展5000台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推广"江苏优选"电梯标准。南京市已试点电梯"健康档案"系统,实时监测运行数据,故障率下降40%。

(五)放心消费:构建品质生活新范式

苏州观前街的"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商户已达85%,这种消费保障模式将在全省推广。方案提出发展8000家线下无理由退换货单位,在文旅消费区实行先行赔付制度。省文旅厅钱宁副厅长介绍,正开发"苏旅保"数字平台,实现投诉处理30分钟响应。

针对直播带货乱象,江苏将实施"直播营销一件事"改革,建立从选品到售后全流程规范。宿迁市已试点直播间分级管理制度,对违规主播实行信用积分管理。

(六)质量共治:凝聚社会发展合力

在无锡质量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生正参与食品检测实验。这种质量科普将成为常态。方案明确将质量教育纳入校本课程,2025年秋季起在200所中小学试点。更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设质量管理工程自考专业,培养复合型质量人才。

国际舞台上的江苏质量叙事

随着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临近,江苏正以全球视野谋划质量发展。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已有12个国际质量组织在苏设立分支机构。方案提出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重点在新能源等领域培育国际标准。天合光能主导制定的光伏组件国际标准已获ISO采纳,这是中国光伏行业首次掌握该领域标准话语权。

在质量文化传播方面,江苏将打造"质量奖巡礼"融媒体专栏,组织跨国企业质量对话。徐工集团"技术领先用不毁"的质量理念,将作为中国制造典型案例在大会展示。

向质量要效益的江苏路径

实施《行动方案》预计将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省发展改革委测算,质量提升行动可直接带动消费增长300亿元,品牌创建工程有望新增市场价值超千亿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通过构建"大质量"生态系统,江苏正将质量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发布会尾声,孙沪兵向媒体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实施质量分级制度后,苏州丝绸制品单价提升15%但销量增长20%,印证了优质优价的市场逻辑。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的江苏方案。

随着21项具体举措的落地,一幅以质量变革推动发展变革的江苏画卷正徐徐展开。当质量意识融入城市基因,当品质追求成为全民共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江苏实践,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新篇。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