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圆桌论坛聚焦麻醉领域创新发展 共话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5-04-24

4月12日,上海。在第8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期间,谊安医疗举办“麻醉及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圆桌论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麻醉科主任江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招标办主任彭俊彦、上海市市北医院设备科科长周少彦,与谊安医疗解决方案总监王玉军、谊安麻醉产线总监陈玉歌等行业专家,围绕“麻醉设备智能化发展”“数字化采购趋势”“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麻醉领域的技术迭代与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智能化:麻醉机发展的核心方向

作为临床麻醉的关键设备,麻醉机的智能化转型成为论坛焦点。江来主任指出,面对年轻麻醉医生日均超1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智能化技术可通过多模态数据整合与高效算法,为繁重的临床工作提供辅助支持:“当前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首要问题,通过实时监测肺顺应性、潮气量等参数并动态优化呼吸模式,将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风险。”他特别强调,针对新生儿、百岁以上老人乃至宫内胎儿等全生命周期患者的个性化麻醉方案,需实现“医生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决策”的转变,减少人为疲劳导致的误差,提升麻醉精准度。

江来还提到,术中知晓与麻醉过量是患者关注的两大极端问题,未来麻醉机构应通过智能化设计,结合生物传感器反馈的麻醉深度数据,提供精准给药方案,在保障麻醉安全的同时,减少高剂量麻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二、数字化采购:安全与质量双轮驱动

谈及医疗设备的数字化采购趋势,彭俊彦主任强调数据安全与质量是核心考量:“设备互联必然涉及数据交互,需解决数据安全、质量标准化及兼容性问题。”她指出,医疗数据的特殊性要求厂家在设计初期即建立完善的安全架构,避免数据泄露与对冲风险。同时,数据质量需满足临床应用标准,不同设备的接口与协议需统一规范,避免形成“数据孤岛”。

彭俊彦特别提到,医院在采购时优先考虑具备成熟数据化经验的企业:“从手术室到 ICU,设备的数字化整合需要长期实践积累,像谊安这样拥有23年麻醉设备研发经验,并在数据互联领域推出成熟解决方案的企业,更能满足医院对智能化、集成化的需求。”

三、整体解决方案:从设备到场景的深度融合

针对手术室建设的复杂性,周少彦科长从设备管理角度分享了痛点:“传统设备采购常面临多部门协调难题,而谊安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主动介入工程阶段,从设计到落地全程参与,显著减少沟通成本与施工返工。”他表示,医院期待厂家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升级为“整体方案提供者”,通过标准化设计与全流程服务,实现手术室建设的高效化、规范化。

王玉军总监介绍,谊安的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一需求打造:“我们不仅关注患者安全,更注重医护人员的操作体验。”从智能手术床的防碰撞设计、体温管理功能,到手术室环境的温湿度、氧浓度智能调控,谊安通过20余年的行业积淀,将设备研发与场景需求深度融合。例如,其智能麻醉机集成多参数监测与自动校准功能,配合手术室环境控制系统,为医患双方构建安全舒适的诊疗空间。

四、传承与创新:国产麻醉设备的进阶之路

论坛特别提及谊安在麻醉领域的历史传承——自2008年成立麻醉学博物馆,谊安始终致力于守护中国麻醉医学的发展脉络,馆藏吴珏、谢荣等麻醉界泰斗的珍贵资料,成为行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王玉军表示:“传承的本质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坚守,无论是智能化设备还是整体解决方案,最终目标都是提升诊疗安全与效率,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此次论坛的召开,标志着麻醉领域从单一设备竞争向“技术 +服务 +生态”综合竞争的转变。随着 AI、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麻醉设备正从“功能型”向“智慧型”进化,而医工协同、数字化转型与全场景解决方案,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正如江来主任所言:“当智能化与人性化深度融合,麻醉医学将迎来更安全、更精准的全新时代。”

谊安医疗在论坛中展现的技术储备与创新理念,不仅为国产麻醉设备树立了标杆,更预示着中国医疗企业正从“跟跑者”向“领跑者”加速迈进,为全球麻醉领域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