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标准地 改革大文章

2018-09-13 10:14:46 来源:本网专稿 

提高“投档线”

催生多赢局面

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指出,“标准地”改革是浙江推进以高质量为导向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最终目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标准地”推出后,随着给企业设定的用地“投档线”提高,政府发展理念、企业用地理念都发生了悄然转变,多赢局面正在形成。

对政府而言,“投档线”提高的结果,不仅在于土地产出的提升和税收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招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招商向选商转变。德清县雷甸镇人民政府经发办副主任蔺翔告诉记者,雷甸镇作为德清的工业重镇,承接了许多杭州转移过来的产业。“但是跟十年前完全不同,不是来什么我们就承接什么,而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设定标准,达到标准的来。‘标准地’成为一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政府监管模式也随之转变,变“开竣工”管理为“全周期”监管,从以往只对项目的开竣工进行监管,转变为对项目全周期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监管。

对企业而言,整体营商环境获得了提升。吴松根告诉记者,“标准地”在出让时就设定了前置条件,招商选商起点比较高,规划好效率高,集聚了一批好企业。整个园区的档次提高了,更多的好企业愿意来入驻。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必须通过提升自己达到标准,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标准地’的实施,形成了优质资源集聚效应,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质量。”

企业用地理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以前有企业,不管实际需求,先拿下200亩地再说。现在因为兑现承诺有了压力,根据需求确定面积,有的只是先拿50亩即可。土地浪费情况减少了。”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章正洪说。

“标准地有一些前置指标,这些指标也提醒着我们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拿下首宗“标准地”的浙江启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柏林如是说。

“打个比方,一家年税收预估在1500万元的企业,如果想要100亩地,就不符合‘亩均税收36万元以上’这一前置指标,就需要企业通过自身‘提档升级’增加亩均税收。”章正洪说。

不光是对增量土地,德清也尝试将存量土地转化为标准地。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2006年拿到了德清县雷甸镇41亩工业国有土地,正在跟当地协商,准备由政府回收,变更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后,再按商业标准地出让。

东通岩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高峰告诉记者,近年来明显感觉到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以前那种低效率使用土地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据介绍,这块工业用地变更性质后,将建成会议中心和商业中心、创业人才中心、创新创业交流中心,包括星级酒店、长约200米的实验测试中心,设有博士工作站的科研中心,以顺应雷甸镇工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目前这块工业用地上,有的零件加工企业,亩均税收只有2万元左右,而经改造后,亩均税收起码达到50万元以上,土地资源利用率将发生质的飞跃。

“土地的含金量提高了,以前土地是18k金,现在是24k金。”高峰表示,这一改造将带来多赢结果。“改造后,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收入提升;税收增长、环境提升、社会效益,也刚好是政府所需要的。”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