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标准地 改革大文章

2018-09-13 10:14:46 来源:本网专稿 

浙江德清探路“标准地”改革,通过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改革“闭环”耦合效应,撬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德清坚持以企业获得感为试点工作评价标准,通过发改委“一窗服务”+代办,以“标准地”制度推动减前置、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真正做到让企业省时省心省力。图为德清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办事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中国改革报记者 文帝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韶辉 徐赟

8月末,在浙江德清临杭物流园区,记者看到了已经开工建设的67亩“标准地”和即将摘牌的165亩“标准地”。浙江德清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松根告诉记者,第一块标准地每亩产出在2000万元左右,第二块标准地的产出和效率还要更高。“以前整个审批流程下来至少也要200天左右,而67亩‘标准地’,从摘牌到开工才用了大约两个月,而且引进的都是附加值比较高的项目。我们对每亩20万元的税收指标非常有信心。”

从前,找地得找市长,难免滋生“寻租”行为;拍地价高者得,产业类型、后续发展难以控制;审批流程复杂耗时,市场机遇稍纵即逝;高耗低效产业占据大量土地,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这些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如何破解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综合题”。

从改革中找出路,在试点中见真章。浙江德清先行先试,探路“标准地”改革,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破题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改革“闭环”耦合效应,最终撬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

“亩均论英雄”

2018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政府必须当好制度的供给者。”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讲话掷地有声。

车俊指出,“我们在项目领域推出了‘标准地’改革,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不但有利于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更为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础。”车俊说这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典范。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吴松根告诉记者,“这几年明显感觉土地越来越紧张,有限的土地必须用在高产出高效率的项目上。”

“土地是稀缺资源,不能一边毫无限制地占用土地,另一边好项目还不一定拿得到地,而应该把好的资源配置给好的企业、好的项目,让土地资源真正流向高效率、高产出、低能耗、低排放的地方去。”德清县发改委主任章洪春对记者表示。

如何让土地要素流向上述领域,实现高效集约利用?“找市长”的老路子显然不行,必须依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在设计改革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能不能把土地这个要素,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来配置,不找市长找市场。能不能把政府对产业、税收、能耗、排放这些要求,转化为某种标准,公开透明,让市场自行选择,能达到要求就来,达不到就不要来。”谈及“标准地”改革的设计思路,原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沈建明如是说。

“标准地”应运而生,作为改革大县的德清成为“探路者”和“排头兵”。2017年8月,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省政府第十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并明确2017年先在德清试点,2018年全省总结推广。不久,全国第一块“标准地”在德清县成交,这块地明确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400万元/亩,土地产出≥600万元/亩,土地税收≥36万元/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45吨标煤/万元……

在接到这道“改革题”后,德清准确把握“标准地”试点的定位和目标,把“标准地”制度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企业承诺按约兑现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招商方式的转变,从“找市长”变为“找市场”。

具体做法是:率先探索开展“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试点,将国有建设用地带着建设规划、能耗、环境和亩产税收等标准进行出让,企业拿到“标准地”后通过发改委“一窗服务”即可开工,建成投产后按照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进行验收、复核,并根据情况按约定予以奖惩,推动市场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

这样一来,达到了一个效果,即“亩均论英雄”。德清县常务副县长陈健介绍说,“标准地”改革通过提高新增用地的准入门槛,为“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存量提质,特别是增量选优上,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有效推动了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不断集中。

此前,德清在深圳开展智能生态城产业综合体项目标准地推介,根据项目的定位,德清要求亩均税收要达到100万/亩以上。德清将制度创新对接深圳的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成功吸引了天安骏业、华为技术、第一产业集团等优质企业。

目前,德清在工业、商服、研发总部、仓储等各种产业中均成功出地、试通路子,共推出各类“标准地”15宗1319.6亩,“标准地”平均亩产税收指标超过37万元/亩,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的3.14倍。而由德清构建的相对健全完善的标准地制度体系,形成了“标准地”改革四梁八柱的大框架和闭环的操作流程,为全省进一步推广“标准地”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

通过“标准地+精准化招商”,德清聚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地理信息等亩产效益优势产业,带着明确的产业标准优选项目,在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的同时,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