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之变:从大国迈向强国

2018-07-13 14:20:13 来源:本网专稿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八亿人民八部戏”,到本世纪初年产电影不过百部、全国票房不到10亿元,再到如今的年产影片超700部、全国年票房超550亿元,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于馨

今年暑期档首个周末的大屏幕无疑是属于《我不是药神》的。根据淘票票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8日19时,该片上映四天累计票房高达13亿元。同时,《我不是药神》在豆瓣获32万人评出9.0分的成绩,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代购“救命药”。该电影直击“药价贵”这个民生痛点,贴近百姓现实生活,从而顺应了观众和市场期待,成为理所应当的银幕“爆款”。

正如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所说:“我们的电影处此社会伟大变革时期,必须把社会观的更新作为首要问题来看待。电影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不在于它是否写了改革,而在于它能否用改革者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在110余年的中国影像历史中,改革开放的40年是电影事业发展的全新时期——国产电影不但见证着中国的沧桑巨变,其本身也在进行不断更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八亿人民八部戏”,到本世纪初年产电影不过百部、全国票房不到10亿元,再到如今的年产影片超700部、全国年票房超550亿元,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

规模之变

从46部到798部

2018年第一季度202.18亿元的总票房,不仅比去年同期增长39.8%,还超越同期的北美市场,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交出的一份漂亮成绩单。

“历经多年改革与市场积淀,中国电影现阶段的成就几乎是水到渠成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摘桃子’的时候。”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如此描述中国电影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给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中国电影业由此迎来了春天。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中的“中国影史第一吻”,掀开了中国爱情电影的新篇章,也是继改革开放之前八个样板戏之后,国人在大银幕上首次迎来他们心中久违的浪漫爱情。《庐山恋》因此成为当时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改革开放也使中国电影业进入全面复苏阶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电影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巨大变革。电影业开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子。这一时期,国产大陆电影、港台电影以及国外电影等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能在大屏幕上获得一席之地。电影业在丰富百姓娱乐生活的同时,也获得蓬勃发展。

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影业基本实现全面开放,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电影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电影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电影创作生产能力、艺术质量和样式等都获得了全面增长和提高,电影创作生产能力、艺术质量和样式等都获得了全面增长和提升,中国电影业开始走向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电影年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两年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此后,电影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全国票房以平均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上升。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了18.08%。

此外,2017年全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全年559.11亿元票房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此外,国产电影海外发行量去年达到新高,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比上年的38.25亿元增长了11.19%。而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第一。

今年6月15日,由北京电影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预测,五年内中国将超过北美成为第一大电影市场。

从1978年国产故事片只有46部到2017年国产故事片产量已达798部,从复兴、崛起到繁荣,中国电影业正努力成为一种与国家软实力相匹配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