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中国消费将绽放出更加耀眼光芒

□ 李清彬

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成功举办,各界围绕政治经济格局、前沿科技与新兴业态、企业家精神等方面议题作了深入研讨,对中国经济总体充满信心。也有与会者对中国提振消费抱有疑虑,认为改变过往的发展模式惯性难度较大。不可否认,结构转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中国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特别是有党的领导和独特制度优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消费一定会像强大生产能力一样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人口规模巨大奠定了强大消费的基础。消费的最终主体是人,没有足够规模的人口,消费想强大起来就很难。尽管当前人口形势已经发生转折性变化,但总体规模依然称得上巨大,而且人口高质量发展态势有目共睹。这带来的是足够规模的产品服务需求和新产品新业态的广阔应用场景,部分新的消费品类也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大规模人口市场中才能摊薄成本、尽早推开并找到出路。过去是这样,未来更是这样。同时,人口结构变化也正推动消费理念从保守走向积极。中国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他们更愿意为体验买单、为情绪买单。随着人口结构和消费主力群体发生变化,总体消费倾向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收入提升、分配优化将提升总体消费能力。众所周知,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信心不足时大家更易生出“没钱怎么消费”的牢骚话。事实上,中国始终把稳就业促增收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长也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步。这就意味着,只要经济能稳步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将“水涨船高”。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在创新驱动战略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引领下,未来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进展,进而带动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基于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提升而递减的规律,分配格局对总体消费倾向也产生较大影响。尽管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仍有较大优化空间,但2008年以来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逐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主要差距指标均已呈现向好趋势并有望持续下去。这也将逐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增强总体消费能力。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扩面提质逐步减少“后顾之忧”。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虽然保障水平总体还不高、群体差距还不小,但要看到近年来已有明显改善,保障标准逐年提升,待遇差距问题也在着手解决。公共服务同样在扩面提质。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不断提升,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常态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说,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下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负担逐步减轻,进而为更大的消费潜能释放腾出空间。

供给质量提升将更好匹配和创造出更大消费需求。过去常说,中国的供给体系质量难以匹配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目前情况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中国制造逐步成为质量过硬的代表,国货“潮品”不断涌现,国产优质消费品牌正在加快培育,具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消费品类广受欢迎,前沿科技成果也快速朝着消费端应用。优质的供给,不仅能够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会催生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相信供给端的这种变化,消费者都看得见,也愿意为此买单。

消费环境显著改善将不断增强消费意愿。良好的消费环境对增强消费意愿有重大意义。近些年不断完善商业设施体系、县乡村物流网络、社区便利化设施,持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市场顽疾,全力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安全可靠、让人放心、便捷舒适的消费软硬环境取得显著改善。同时,积极推进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不让消费”“没空消费”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正在顺利实施并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居民消费正处于向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加快升级的阶段,消费结构正在从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变,新的市场空间还在不断拓展。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依靠消费的强大牵引力,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得到更充分释放,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2025-06-3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983.htm 1 中国消费将绽放出更加耀眼光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