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乘势而上 让更多中国品牌享誉全球

□ 本报评论员 郭丁源

“九曲桥头月,心灯照远行”。一年来,中国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等挑战中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体现出高质量发展中的韧性与潜能。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与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品牌建设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品牌力量。

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的底蕴愈加丰富。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横跨世纪的百年“老字号”,还是收获万千“Z世代”拥趸的“新势力”,都离不开拥有内涵、文化和价值的强大品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中国品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到2035年则进一步达到更高的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凝聚品牌发展社会共识,营造品牌发展良好氛围,搭建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多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以及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中国品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通过打造提升农业品牌,扶持了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精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壮大升级工业品牌,培育了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通过做强做精服务业品牌,鼓励各地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对供需结构升级的推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从“结构优化型”新动能来看,高质量的供给将推动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品牌建设则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品牌影响力对于国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拥有的品牌数量越多,其在价值链上的主导力就越强,就能有效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推动我国经济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基础设施,营造出“品牌出海+物流网络”的协同生态,放大市场辐射半径;企业层面,通过创新升级、技术迭代实现商品出口稳中增长。2024年我国家电出口增长15.4%,智能家电占比超40%,体现“品牌价值提升对冲外部需求波动”。

顺势而为,国货崛起。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海关总署数

据显示,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达到21.8%。国货潮牌在世界各地“圈粉”无数。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跃升至641万辆,进一步巩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上海港以363万辆的汽车滚装吞吐量首次超越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摘下全球汽车港口“金牌”。这背后,是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锐意进取,也是中国港口物流体系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有力结果。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在全球竞争加剧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越来越多企业制定清晰而有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和定位,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至11726.8亿元,较上年减少314.3亿元,这清晰地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朝着更加平衡、健康的方向发展。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达到28965.2亿元,较上年增长6.5%,其中出口额为16573.2亿元,增长7.4%。开拓服务业出口市场是服务贸易形成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通过货物贸易和对外投资带动“中国服务”走出去,形成“中国品牌”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对促进服务贸易有着重要作用。

品牌也成为抵御风险的战略支点。面对全球贸易额下降7.5%的逆风,中国外贸以品牌韧性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自主品牌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构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抗风险格局。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更好环境。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将“出海”视作开拓增量市场的关键,展现出更足的进出口活力与供应链韧性,强化“品牌化出海”等新趋势不断涌现。

当然,全球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挑战,加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使得中国企业出海下一步依然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当前的宏观环境和贸易格局,也为自主品牌提供了一个加速追赶甚至实现反超的机遇。这更要求我们做好品牌建设,推出更高品牌附加值、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奋跃而上,必定将有更多中国品牌享誉全球,赢得广泛的尊重。

2025-05-1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411.htm 1 乘势而上 让更多中国品牌享誉全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