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广 王小动 王超
近日,随着最后一榀钢箱梁精准落位,由中铁十五局承建的许昌绕城高速陆营枢纽互通式立交实现全面贯通,标志着这一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工程进入施工冲刺阶段,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营枢纽互通位于许昌市长葛市境内,地处交通枢纽核心区域,承担着连接绕城高速与京港澳高速的重要使命。该工程由分离式左右幅主线桥及A、B、C、D、E、F、G、H、N共9条匝道桥组成,主线及匝道总长约3335米,采用“钢箱梁+预制箱梁+现浇梁”的组合结构形式。其中,主线桥垂直上跨京港澳高速,E、F两条匝道桥斜交上跨,形成多层次、多方向的立体交通网络。跨越京港澳高速的段落采用40米+65米+40米的钢箱梁结构。其中,穿越京港澳高速路面部分梁采用支架法顶推施工,路面两侧则采用吊装方式架设。
作为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陆营枢纽互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京港澳高速要求施工期间不断流,保通措施需严格落实,这增加了现场交通疏导和安全管理的难度。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复杂,需在有限空间内完成高精度操作,对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是极大考验。此外,施工环境复杂也是一大难题。互通区紧邻村庄、田地及多条燃气、通信、光缆等重要管线,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居民生活或引发安全事故。工程周期较长,还需应对大风、雨雪等不利天气因素,同时需兼顾互通区内的景观草木种植,对环保要求极高。
面对重重挑战,中铁十五局许昌绕城高速项目团队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从前期筹备到施工实施,全程严控安全、质量与进度。施工前,项目团队组织多次图纸会审,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特点,与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深入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可行性。同时,提前协调当地政府完成房屋拆迁、占地手续办理及管线迁改,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邀请公司技术骨干及行业专家驻场指导,针对钢箱梁顶推、吊装等关键技术环节制定专项方案,并通过模拟演练优化施工流程。为确保京港澳高速正常通行,项目团队采用“分时段、分车道”的交通疏导策略,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和警示灯,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在安全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现场巡查和隐患排查,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针对雨季、高温等不利天气,制定专项应对措施,如搭建防雨棚、调整作业时间等,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在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团队还建立“三检制”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进场、施工过程、成品验收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控。针对钢箱梁焊接、预制箱梁浇筑等关键工序,采用超声波探伤、回弹仪检测等先进技术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经过努力,项目团队按节点安全、高质量地完成了整个枢纽互通的梁体架设任务,打通了东段桥贯通的最后一环,为全标段线路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施工经验,持续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严防安全风险、守牢质量底线、快推施工进度,全面掀起施工热潮,向年度通车总目标全力奋进。”中铁十五局许昌绕城高速项目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