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

多维创新路径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 原瑞娟

新时代,随着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不断深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数字赋能、纵横贯通、教管融合、校企双元”的创新体系,以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赋能助推育人模式革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在线教育平台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极大丰富。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出更具体的案例和更真实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调与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得以深度创新。有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学生互动式、沉浸式地学习成为可能。比如通过“虚拟现实红色展馆”,学生可以沉浸式参观革命旧址,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同时,数字化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得以个性化、精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薄弱环节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精准地为每个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使教学策略更加符合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实效性。

纵横贯通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

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构建“纵向衔接 + 横向融合”的立体化育人格局,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深化和创新发展。

从纵向角度来看,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法实施上的有效衔接,形成贯穿大中小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链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有效推进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通过系统谋划和分层实施,使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既协调一致又螺旋上升,形成纵向贯通、衔接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获得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从横向角度来看,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要用来学习专业课程、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的关键。专业课教师应结合各自课程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挖掘并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提升的双重目标。

教管融合优化育人治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与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协同互为支撑,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管融合的核心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对学生全面、全程的引导与规范。这种融合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教管融合,可以营造一个更为紧密和高效的育人环境,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管融合不仅仅是教学和管理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要实现育人宗旨和方法上的协调一致。实现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构建集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行为规范和心理辅导等于一体的,更加系统、全面、立体的育人治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职责共担、联动反馈的协作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教管融合模式通过跨部门的合作,更好地整合资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成长全过程,不仅助力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能全面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从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协同强化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协同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校企协同,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教育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还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使企业能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市场需求,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文系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2024-ZDJH-027)阶段性成果】

2025-04-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316.htm 1 多维创新路径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