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山东:聚心聚力打造支援协作工作“升级版”

山东省援疆医生袁群在牧区开展义诊活动 (山东对口援兵团第十二师干部管理组供图)

□ 孙健 郑成义

□ 本报记者 尹明波

山东省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高站位扛牢责任,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推进落实,重点围绕“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智力支持、交往交流、强边富民”五大工作领域和东西部协作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四项行动”,着力打造山东援建品牌,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24年,我办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李秋生介绍说,去年全省累计投入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44.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385个,连续第五年获得国家东西部协作年度考核“好”等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到鲁考察调研。

强基惠民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着眼民生,关注基层,支援协作资金投入县乡以下比例均超过85%。

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围绕规划编制、产业提升、文化建设、民生设施等领域,深入实施“鲁藏百村幸福家园”“鲁渝、鲁甘乡村振兴百村计划”等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探索支援协作地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开展就业帮扶。推进强技能、搭平台、拓渠道、强保障“四位一体”帮扶模式,全链条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组织“春风送岗”等劳务协作活动和“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累计提供岗位近2万个,培训农村劳动力超3万人次,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就业近10万人次。鲁渝“1+3+5”“鲁甘人力”东西部协作品牌再升级,就业帮扶渠道进一步拓宽。

加大教育援助。加快建设海北州职业学校、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等,山东援藏史上投资最大的日喀则齐鲁高级中学建成使用并获评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组团式”帮扶日喀则一中等7所学校和重庆、甘肃15所普通高中、9所中职院校,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18个“山东高中(中职)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提高医疗援建水平。帮助支援协作地新建、改扩建医疗机构8个,助力喀什4家、日喀则5家县级医疗机构分别达到二级甲等和二级乙等,“鲁新医心”等惠民医疗活动持续开展。去年,山东共有960余名支医队员在受援地开展支医工作,接收支援协作地700余名业务骨干开展长短期交流培训,帮助支援协作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00余项。

产业带动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因地制宜、协作共进,助力支援协作地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赋能特色产业培育。积极推进“东产西移”,白朗蔬菜等成为当地新名片,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助力培育青稞、藏药、食用菌等“特而优、小而精”产业,推行“主体带动、农户参与、集体受益”经营模式,带动就业增收。

助推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建设南疆齐鲁工业园、甘肃青陇产业园等151个重点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效益好、影响大的“菜篮子”“摇钱树”,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拓展产业帮扶领域。推动产业帮扶向前沿领域、先进技术拓展,鲁渝合作“低轨卫星互联网海洋公共平台与重大场景示范工程”,浪潮集团深入参与甘肃数字化转型和数据中心建设。共建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开辟产业协作新领域。

加大产业合作力度。产业合作从“单纯帮扶”向“优势互补”拓展,一批知名鲁企项目落子受援协作地。有序推进“陇电入鲁”工程,并在能源开发等产业上强化与兵团合作。

推动消费帮扶升级。积极搭建销售帮扶平台,“青海味道”等支援协作地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落户山东,“大仓东移”“渝货、甘味入鲁”等顺利推进,销售帮扶规模达129亿元。“山东·重庆‘双向奔赴内延外拓’”等东西部协作4个消费帮扶案例被评为年度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人才赋能人才援助进一步拓展

坚持选育共举、帮带同举,纵深推进干部人才援建。

突出选准配强。配合山东省委组织部圆满完成协作重庆、甘肃干部轮换和兵团草湖项目区干部选派培训工作,目前在支援协作地共有457名党政干部、3774名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定期轮换与按需调增相结合,选派15名高层次人才到海北州指导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引进“昆仑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2名。

加强培养帮带。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建好用好“名医工作室”“高原博士服务站”等平台,为受援地协作地培训干部人才6万余人次,打造了“留得住、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深化“组团式”人才援助,拓展帮扶领域,先后组织卫生医疗、蔬菜种植等专家团队到支援协作地开展服务帮带。

打造交流平台。完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三位一体”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打造研发平台14个,帮带团队160个,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0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8项。

凝心铸魂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润德润智润心工程,深化交流交往,推动共融互促,增进民族团结。

深化结对共建。组织3279个乡(镇)、村、学校、医院、企业等结对共建,形成市对县、县对县、强镇对乡镇、企业对村居(社区)的帮扶格局。深入实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多层次、多群体的结对共建向纵深延伸。

深化交流活动。交往交流活动拓展到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先后举办国学文化等主题活动259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开展纪念援藏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创新性组织“鲁藏同心杯”足球赛等活动,打造“鲁藏之约”系列“三交”品牌,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持续走深。

深化经贸往来。支持支援协作地在鲁设立招商工作站11个,组织开展“鲁企走进协作地”等活动,累计帮助招引落地项目350个、投资总额超300亿元。

深化文旅交流。持续打造国学教育平台,与喀什大学共建喀什大学国学院,在海北设立了青海省第一家“孔子学堂”,山东精品剧目《沂蒙长风》《兵出渤海湾》先后在新疆、青海演出。深入开展“二十万人游海北”“好客山东·如意甘肃”等活动,文旅交流丰富多彩。

2025年,是“十四五”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协作支援布局之年。“着眼对口支援协作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将聚焦重点集中发力,聚焦效益精准帮扶,聚焦大局强化合作,聚焦品质打造品牌,在共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协调发展和黄河国家大战略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李秋生表示,山东将进一步守牢底线、抓紧主线,发挥效能、突出效益,科学制定“十五五”工作规划,服务国家大局,促进支援协作地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在多领域形成工作影响力,推动对口支援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5-03-2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0891.htm 1 山东:聚心聚力打造支援协作工作“升级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