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许大纯、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介绍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介绍,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承办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783件,政协提案4813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5.1%、96.1%,均已按时办结,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民生无小事。唐承沛介绍,2024年,民政部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313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74件,主要涉及老龄养老、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等方面,都已经按时办结。
到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突破3.1亿大关。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家门口”的社区养老服务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发展‘家门口’的社区养老,能够让广大老年人在相亲相熟、就近就便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这符合我国国情,也顺应老年人的期盼。”唐承沛介绍,2024年,民政部共承办了这类相关建议提案87件。民政部还将其中的部分内容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起草当中,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努力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唐承沛给出一组数据:近年来,累计支持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6.6万张,提供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7.5万人次;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累计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支持84万户社会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全国老年助餐点达到7.5万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牵挂的群体,也是代表委员普遍关心的对象。近年来,不少代表委员就完善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等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提案。
民政部又如何通过办理建议提案,让困难群体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帮扶?唐承沛说,对于上述建议提案,民政部认真研究、积极吸纳,体现到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当中。
“下一步,民政部将聚焦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功能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及时、可感可及的救助帮扶。”唐承沛说。
财政政策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部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郭婷婷介绍,2024年,财政部共承办建议提案3398件,继续保持在高位,其中建议2256件、提案1142件。
2024年以来,中央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进展如何?郭婷婷表示,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务实的财政政策举措,积极回应代表委员关切,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就业方面,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延续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优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阶段性促进就业政策。支持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适当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的申领条件。研究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在养老方面,从2024年1月起,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从2024年7月起,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在医疗卫生方面,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目前,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在教育方面,保持财政教育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从2024年春季学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惠及学生约2000万人。调整完善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惠及学生2300万人次。
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财政部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截至2024年底,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98元、594元。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人群1153.9万人。
此外,财政部还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监督力度,扎实开展相关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推动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山区林区“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许大纯介绍,2024年,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草局)共办理建议提案1487件,其中人大的建议是886件,政协的提案是601件,全部按时办结。
发展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也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许大纯表示,今年正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林下经济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4年,不少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建议主要围绕提高林地利用率、完善扶持政策、规范公益林管理等方面,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办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也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工作。
许大纯提到,自然资源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比如,福建省南平市建立了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实现林下空间可确权发证、抵押融资。浙江省衢州市探索了“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推动林区共同富裕。这些好经验好做法,都为林下经济发展添了活力、增了动力,推动山区林区的“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目前,全国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和利用面积有6亿多亩,产值1万多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生产的人数达到了3400多万人,发展林下经济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许大纯说。
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代表委员长期关注的重点。姜万荣介绍,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共承办建议提案805件。
据介绍,在办理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多次专题研究推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等重点督办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坚持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与代表委员同频共振、同题共答。
姜万荣介绍说,代表们针对“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围绕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推进力度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办理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邀请提出建议的代表一起专项调研,实地查勘改造项目,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积极研究并采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
“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筹集安置房189.4万套,起到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积极作用。”姜万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