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海莺
重大项目建设向来被业界视为稳投资、稳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的热潮。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北方重镇到南方经济带,各地纷纷抢抓一季度“开门红”,按下重大项目建设“加速键”,吹响开工复产“冲锋号”,合奏一首首春日“奋进曲”。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铆足干劲上满弦,不负春光开好局。
新年刚过,多地政府紧锣密鼓地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江西,2月5日是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江西省吹响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冲锋号”,1534个项目联动开工,总投资6600亿元。
在浙江,2月8日,浙江省举行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拼劲干劲,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参加本次集中开工活动的重大项目共150个,总投资3520.5亿元。
在北京,2月12日,北京市平谷区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全面铺开,以“开局精彩”促“全局精彩”。本次集中开工的7个项目中,产业项目4个、基础设施项目2个、民生项目1个,涵盖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总投资约33亿元。
“一季度开局首战至关重要,这些重大项目犹如春日里播撒的一粒粒种子,将为经济注入强劲的底气和动力,为实现全年好、全年稳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
锚定新质生产力
记者注意到,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也体现了对产业类项目的重视。一批代表着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态势。
2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强省会大会,总投资额为539.18亿元的一批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2024年,兰州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入库服务业企业476家、高新技术企业212家,新引进项目和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1%和20%,142个“强省会”项目落地见效。
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张晓强表示,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形成新质生产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以“创新力”节节高推动“强省会”日日新。
2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并在会前举行了预估总投资878.9亿元的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新开工产业发展类项目170个,总投资733.8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预估投资总量的72%、83%,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和重要抓手。
业内专家表示,多地将产业项目和新质生产力相关项目作为重点,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高端新材料等领域,这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不少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项目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增强产业竞争力
各地在重大项目布局中,充分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
春节过后,一家国产汽车企业重点零部件配套项目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53亿元,将新建光电和热系统工厂,生产空调总成、冷却模块、整车前灯等产品,计划于今年建成投产,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立足其产业基础,集中抓好春季项目开工,计划新开工项目55个,总投资455亿元,项目涉及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活动。吐鲁番立足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做强煤炭煤电煤化工“第一主导产业”。国能黑山等生产煤矿、七克台一号等在建煤矿集中复开工,信发集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一期已实现试生产,中泰煤制甲醇将于4月底前完成联调联试并投产。泰亨、万合、亿航、恒逸等重大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快办理,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在重大项目开工中,应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重大项目应注重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