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季晓莉
今年,我开启了在家乡南通市如东县周边旅游过年的新模式。我发现,家乡的文旅产业正在勃兴,过年再也不是闭门谢客的旅游“荒漠”。
如皋市离如东县不到一小时车程,是南通市辖下的县级市,但是有水绘园、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这样重量级的旅游景点。水绘园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栖隐之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经过近年的重修后,移步换景,小桥流水、腊梅修竹,仿佛一幅空灵的山水画,不输苏州园林。
如东县本身也有亮点,例如最新建成的上河印巷步行街集商业店铺与掘港县城老街文物于一身,将全国最时髦的潮流消费模式引入县城,又将建商业步行街时拆迁掉的老街石板路重新铺上,并将一些原有的老屋加以修缮,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春节假期期间,这里客流量超纪录。惠民演出天天有,正月初三新春民俗巡游表演是近30年来如东最大型的民众表演活动,包括有跳马伕、钟馗戏蝠、浒零花鼓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3万名居民及游客观看。
在南通博物苑,我第一次见到家乡的出土文物,第一次知道这片江海平原,曾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记。清末状元张謇仅凭一人之力改变南通面貌令人惊叹,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影响至今犹有回响。站在长江边遥望对岸苏南的璀璨灯光,我心中感叹,南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抢抓战略新兴产业落户当地,地区生产总值早已过万亿级别,在以“苏大强”著称的江苏省内都名列前茅。
南通真如著名古对联所说,“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通江达海,通达全国全球,欢迎游子归来,也欢迎旅客前来。这份用心,正在化为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