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宁德东侨:打造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人才强区”战略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理念、机制、方法,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优、留得住、用得好”,推动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注重多元引才打造人才聚集磁场

以产业优势精准引才。充分发挥锂电产业集聚区特色优势,探索建立“人才+项目+资金”引才新模式,以“清单式”“精准化”招才引才,实现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形成“以产业链吸引人才,以人才延伸产业链”的新型人才集纳之路。目前,东侨开发区拥有国家级人才2名,省级以上人才300多名,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4000多名,市级人才4000多名,区级人才130多名。

以政策优势吸引人才。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促进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加强人才培养、流动、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联动,每年安排4000多万元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兑现、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促进人才在东侨扎根。

打造特色人才招引品牌。专门设立东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引进30家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推出“逢8招聘”人才招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推荐岗位,形成开发区人才招引特色“名片”。东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荣获“2023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先锋产业园”称号。

以外引内联深化引才。探索建立跨省劳务协作机制,联合区内重点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劳务输出县市,深入开展劳务协作洽谈,服务重点企业350余家,累计输送工人超12万人。打破人才招引信息壁垒,创新推出“直播带岗”线上招聘模式,共开展线上“直播带岗”招聘会35次,组织企业1062家,累计观看人数12.3万人次,发布岗位2.7万个,点赞数突破8.6万个。

注重创新载体构建干事创业平台

突出平台建设。东侨开发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思路,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库,全力支持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高端人才平台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

深化校企合作。着力建设福建理工大学宁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围绕新能源产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定制化培养、新能源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工作,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加快成果落地转化,共确立校企合作项目30多项。

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创新推出“政策找人”模式,充分运用融媒体矩阵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发,深入社区开展实地宣传,确保各项政策应享速享,及早兑现。持续完善东侨大学生创业园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立区级创业导师库,为毕业生提供咨询辅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助推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成功孵化,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获省级资助31个、市级资助19个。

注重优化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建立“互联网+人才”线上服务机制。针对部分企业人才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主动上门联系企业,结合人才服务类别多、涉及部门广的特点,推动建立“互联网+人才”线上服务机制,实行“专窗受理、专员办理”模式,为人才提供“保姆式”“个性化”服务。

搭建人才服务载体。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人才长廊,打造人才主题展示馆,新增人才咨询、交流、服务等功能,先后开展“人才活动周”“人才日”等系列活动150余场,吸引5000余人参加。同时,以“建在人才家门口”的春风里人才驿站为载体,将人才服务下沉到小区,做到“周周有活动,需求必落实”,不断提升人才归属感。

推进产业社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需求,从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帮助人才安家落户、健全人才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托幼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全面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持续深化“一站式”综窗服务,四大警种121项业务实现“一警通办”,人均办事时长缩短30%,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改革办供稿)

2024-12-0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9461.htm 1 宁德东侨:打造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