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程晖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宁波市召开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研究部署铁海联运重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主持会议并讲话,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进喜,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宁波市市长汤飞帆出席会议。有关部门、省级发展改革委、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及铁路、港口运输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要以“小切口”推进“大改革”,聚焦设施联通、信息互通、服务畅通等重点环节,以“一单制”“一箱制”为突破口,加快补齐铁路网络“前后一公里”短板,促进铁路与港口企业信息共享利用,打通铁海联运堵点卡点难点,提高全流程运输组织效率,推动集装箱铁海联运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所谓集装箱海铁联运是多式联运的一种,是指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依托海运和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将集装箱运输由传统的单一运输模式,转向不同的运输方式连接起来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具备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取得较好成效,宁波市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在前不久举行的宁波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4年6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开通宁波港至内地有关省市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积极培育航运市场,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大通关,延伸‘无水港’,努力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和揽货体系。”20年来,宁波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多方协力搭平台、出政策、夯基础、破难题,推动海铁联运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铁联运“宁波模式”。总结来看,主要有四方面经验做法:
首先,建立一个工作推进机制。2009年,宁波市建立了由市长任总召集人的海铁联运联席会议机制,形成专职推进、部门协同的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海铁联运地方扶持政策,至今已连续实施了五轮,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超6.7亿元,推动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从2009年的1690标箱跃升至去年的165.2万标箱。截至去年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比例达到了4.7%,超过了广州、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港口。
其次,推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宁波市建成铁路枢纽货运北环线,形成了“外通内联、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至2019年,宁波市全面建成镇海、穿山、北仑3三条进港铁路支线和3座港前站,实现铁路通达主要港区;去年,宁波又建成了全国首条双层集装箱铁路——甬金铁路,并在东阳站到嵊州新昌站间开展了试验。
第三,搭建一张腹地联运网络。通过主动走出去对接,与内陆腹地城市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已联动21个内陆城市出台海铁联运补助政策,共同培育宁波舟山港腹地箱源市场。截至目前,宁波市已开通海铁联运线路106条,其中常态化运行班列线路26条,累计设立内陆无水港37家,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6个地级市。
最后,推出一套数字服务模式。依托“四港”(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宁波市推出“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的一站式全流程数字服务模式,已在浙北及“渝甬海铁精品快线”等重点线路上全面应用,提升订舱操作效率40%以上。同时,宁波市通过价格优惠和作业优先等举措,鼓励马士基、中远海运等16家龙头船公司拓展延伸服务至内陆腹地,在全国港口中率先开展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业务,实现海运主导模式的一单到底,每年为客户减少异地提箱成本2500万元以上。
“今年,宁波市政府决策同意实施新一轮海铁联运扶持政策。”宁波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日,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已会同宁波市财政局印发《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扶持资金实施细则》,对扶持对象、标准和申报的资格条件、申请发放程序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在资金扶持上,总体将遵循“突出重点、一线一策、平台运作”的原则,按照“先干后补”的模式,对海铁联运实际经营人进行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