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晖
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阳山厅内,气象赛道的参赛赛队正在紧张地进行答辩。而阳山厅外,正在等候进场的赛队已经在互相交流起来。
“你是杭州的?我是宁波气象局的。”宁波市气象局副局长鲍岳建和前来参赛的杭州市上城区市政集团金小明互相自我介绍。
“杭州宁波‘双城记’,干部交流多,互通业务也特别多,这次气象赛道的决赛浙江省只有宁波和杭州两家入围。”鲍岳建告诉记者。
这次以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宁波舟山港联队参赛的题目是“气象护航,助力世界一流强港提质增效”。以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杭州市上城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杭州气象—水设施—规划联队参赛的题目是“气象赋能城市内涝韧性规划与治理提质增效”。
宁波舟山港地理位置特殊,受大风、海雾、强对流等天气影响显著,全年因天气造成的停工时长为800小时至1000小时,急需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保障。在一流强港建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气象数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来自宁波舟山港调度中心的连胜告诉记者:“由于港口受海雾、强对流等天气影响显著,我们要对船舶进行交通管制,通过定制的气象数据,我们提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风,什么时候会起雾,就赶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先调度一批船舶到港内来,进行科学的调度。”
“我们对港口气象服务实现‘专供’,通过定制化的气象系列服务产品为产业赋能,为港口争取更多的作业时间,从而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世界一流强港提质增效。”鲍岳建介绍说,宁波市气象局推出港口精细化风雾预报、多源海雾监测、港口气象预警等系列产品。
“近10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电网尤其是骨干网架的数据,围绕电网在极端天气下如何安全稳定运行深耕细作,对电网空间数据结合了气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深化应用。”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多源空间数据与三维地理信息的电网灾害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提出了融合电网空间数据与三维地理信息、面向电网工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可视化预警技术,解决了空间数据快速获取等方面难题。
“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如何保证数据共享时隐私数据的安全性,这是影响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关键。”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经理刘庆良告诉记者:“我们这次是企业和政府联合组队参赛,项目名称是‘构建气象隐私服务空间,打造气象数据要素×工业互联网新模态’。”
据悉,在气象服务赛道,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荣获一等奖;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荣获二等奖;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荣获三等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荣获技术创新奖,吉林省中农阳光数据有限公司荣获应用实践奖,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荣获商业价值奖,南京市气象局数智气象岛团队荣获发展潜力奖。